彻悟大师:遗集卷下 偈颂 念佛偈
发布时间:2024-12-17 03:05:07作者:僧伽吒经全文
【四言十二首?五言二首?七言五十一首】
自性弥陀。弥陀自性。执性废修。因乐成病。
弥陀自性。自性弥陀。皇风一片。帝网交罗。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岂佛外。本自圆融。云何隔碍。
极乐唯心。心唯极乐。离土论心。翻然大错。
唯心极乐。极乐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岂达唯心。碔砄非玉。鍮金非金。
欲会唯心。须明唯土。夜半正明。天晓不露。
穷禅宗髓。提教网纲。阿弥果佛。安乐西方。
九品宝莲。在脚跟底。不念弥陀。孤负自己。
信手瓣香。至心一拜。本分修持。大人境界。
见闻随喜。信愿持名。功圆旷劫。佛补一生。
欲明安乐国。端的是西方。唯土宗非谬。即心理更长。
寂光塬有相。佛性却无常。未委深深旨。何妨问愿王。
一声佛号一声心。须信心深佛更深。梦眼未开情逐逐。慈光常照夜沈沈。
一声佛号一声心。落落圆音闻现今。何事世间痴汉子。犹将黄叶谤黄金。
一声佛号一声心。山自高兮水自深。不落宫商闲曲调。钟期未必是知音。
一声佛号一声心。法藏门开深復深。万论千经都话尽。分明题目祇而今。
一声佛号一声心。格外投机句甚深。无限含灵毛卓竖。大家齐着顶门针。
一声佛号一声心。叶茂由来根自深。不借东风些子力。优昙香绽古丛林。
一声佛号一声心。觉海灵源勿浅深。四十二重因果相。都庐不堕去来今。
一声佛号一声心。直下分明岂外寻。鞭影未劳频举示。白牛运出古黄金。
一声佛号一声心。向上全提入髓深。临济德山如未肯。任教棒喝恼丛林。
一声佛号一声心。心佛双忘趣转深。定久不知谁唤醒。满天霜月照幽林。
娑婆界捨唯心秽。净土莲开自性香。不向此宗亲见彻。西方端的是何方。
明明大道古今通。天地毫厘辨异同。谁识西方无量寿。塬来却是主人翁。
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世思惟徧。不念弥陀更念谁。
痴迷一念入娑婆。长劫沈沦可奈何。秽土欲翻成净界。全机拨转念弥陀。
自怜身作太平僧。了死脱生却未曾。但愿名标莲蕊里。不须高列上传灯。
话到无常祇自悲。百年弹指欲何为。惟求慈父垂哀悯。小小莲花与一枝。
圆发叁心心愈切。单提一念念弥坚。尽生不起余思想。要种西方上品莲。
学道经今四十年。还乡出要尚茫然。轮珠百八闲拈起。心佛众生一串穿。
弥陀自性两相当。双照双遮总不妨。念到圆融无碍处。时闻一阵藕花香。
勐切持名如救头。娑婆那更可迟留。即今撒手便归去。已较前贤输一筹。
一句洪名一宝莲。声声流出自心田。但教念念能相续。不怕弥陀不现前。
已知安养是吾家。归去休教路更差。不念尘缘唯念佛。珍池高佔宝莲花。
我念弥陀有课程。晨昏十万句分明。但教尽报常如此。净业谁论成不成。
个事分明见最真。从来无法及心亲。一声唤着一声应。端的弥陀非别人。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我念弥陀佛念我。天真父子两相投。
一阿弥了又阿弥。除却阿弥总不知。搯到念珠绳索断。饭香菜热已多时。
一声佛号时中忆。九品莲香静里闻。乐国已知塬不远。休教更隔念纷纭。
僧拙但知专净业。客来幸勿带红尘。世间多少奇男子。不识西方路最真。
寻常粥饭个闲僧。律教禅宗百不能。佛号六时常密转。一心不乱竟何曾。
净土唯心我独知。痴人空自泣多歧。故乡归去便归去。金色花开正是时。
唯心净土几人知。六字洪名须密持。拶到水穷山尽处。乐邦不隔一丝丝。
波清月现看偏好。地暖花开喻更亲。
佛号一声莲九品。高低分位属何人。佛土虽遥千百亿。脚跟有路是通津。奈何多少思归客。都把弥陀作别人。
十念得生佛有愿。一心不乱我无疑。宝莲已信标名字。未委花池第几枝。
曾与弥陀有宿缘。寻常歷歷现吾前。者回不斩尘情断。深负珍池大宝莲。
专志持名兴不孤。千回百转过轮珠。弥陀我但时时念。那管弥陀念我无。
弥陀日念百千转。不乱一心竟未曾。禅客那堪频启请。重开贝叶可怜生。
唯心具造理分明。九品莲胎念念成。试展金经听讲演。更无一句不相应。
林峦眨眼变青黄。总是无常信息忙。秽土但超轮转苦。莲池下品又何妨。
明明四土非他土。的的叁身祇此身。身土都来穿一串。一回举着一回亲。
一句弥陀念便呆。恰如死了未曾埋。娑婆已竟多生债。净土而今归去来。
一句弥陀念便亲。千生万劫种来因。娑婆不结娘生业。要作莲池自在人。
割断尘缘百不思。通身着力念阿弥。娑婆深厌轮迴苦。早向花池佔一枝。
十万弥陀念已周。案前古鼎尚香浮。尚衣不觉沈沈睡。极乐翛然一梦游。
六字洪名密忆持。工夫冷暖自家知。娑婆不作轮迴梦。稳看花开七宝池。
空澄海湛寂光土。日照天临法界身。父子相逢重会合。一团和气满门春。
要作莲池自在人。娑婆肯更惹红尘。心神早送归安养。此地空余镜里身。
一朵花含一圣胎。名书某甲亦奇哉。从来因果唯心现。底事分明不用猜。
洪名六字水清珠。方寸澄澄百虑无。个里风光难举似。长天万里月轮孤。
弥陀已悟主人翁。极乐同居路正通。诸上善人俱会处。何妨某亦在其中。
已今当愿已今生。金口亲宣语最明。何事娑婆犹恋恋。自甘极苦尚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