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十方世界,随举一物,皆是诸佛法身
发布时间:2024-11-30 03:04:50作者:僧伽吒经全文“崇天门外鼓腾腾,蓦扎虚空就地崩。拾得红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冰。”这首偈是梵琦禅师所作。一日,阅《首楞严经》,恍然有悟,然犹胶着于名相,未能解缚而出。后参究于“径山元雯行端”禅师,仍未能释疑。
天宁寺这时正赶上英宗宣诏僧人撰写金字大藏经,梵琦因擅长书法应选入京,驻锡在万宝坊。一日,闻西城楼上鼓鸣,豁然大悟,遂作此偈(《楚石梵琦禅师语录》)。
天宁寺梵琦(1296—1370),元代临济宗大慧派僧,俗家姓朱,字楚石,一字昙耀,晚号西斋老人。明州(今属浙江)象山人。自是博览群经,9岁出家于海盐县天宁永祚禅寺,接受经教于衲翁谟师。不久前往湖州崇恩寺,依其从族祖晋翁询师,16岁赴杭州昭庆寺受具足戒。
天宁寺天历元年(1328)住持天宁寺。至元三年(1337)主持重建天宁寺镇海塔。梵琦受戒于元叟端公禅师,为大慧宗杲的五传弟子,南岳怀让下的第二十四世。50年间,期间六次坐道场。至正七年(1347),赐号“佛日普照慧辩禅师”。
天宁寺明朝末年的著名禅师 “株宏”在著述的《皇明名僧辑》中,将梵琦列为《正录》十人中的第一人,并称其为“本朝第一流宗师,无尚于楚石”。 梵琦禅师于洪武三年(1370)七月圆寂,春秋七十五岁。
天宁寺梵琦禅师去世后门人将其葬于天宁寺大雄宝殿西北塔院。梵琦禅师生前著述很多,有《六会语录》、《净土诗》、《北游集》、《凤山集》、《西斋集》、《和天台三圣诗》、《永明山居诗》等。
天宁寺一、二两句偈叙述开悟因缘。崇天门外腾腾的鼓声,震碎梵琦禅师心中的谜团,使其彻见本来面目。“虚空就地崩”,也就是禅林常说的“粉碎虚空”,指参禅之人心存疑惑不得释然一个偶然的契机使其疑情顿消,彻见本性。正如归省禅师说:“有时意句俱到,打破虚空界,光明照十方。”(《五灯会元》)
天宁寺虚云老和尚(1840—1959)因杯子落地而悟道,赋偈说:“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虚云和尚由杯子落地悟到虚空有尽,向外驰求的心顿时消歇,因而见到本自清净的心性。“蓦扎虚空就地崩”,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天宁寺后面两句是对于悟后境界的描述。“红炉片雪”,它象征的是一法不立的自性世界。“黄河六月冰”,也是用一个不可思议的直觉意象,用来表达对于“凡圣共泯”,“生佛俱空”的自性世界。
天宁寺还有一个问题,“红炉一点雪”怎能是“黄河六月冰”呢?若从真空的角度看,自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若从妙有的角度,尽十方世界,随举一物,无不是诸佛法身。“卷则一法不立,舒则包罗万象。”“红炉一点雪”与“黄河六月冰”又有什么区别呢?
天宁寺这则偈颂意象奇特,含义深刻。行端禅师看后,非常高兴,说:“且喜汝大事了毕。”于是请梵琦禅师留在径山做第二座,凡有来参者,行端多让他辩决。梵琦在元明时期的禅林影响很大,世人称其为明代“国初第一宗师”。
天宁寺行端(1255一1341)元代僧人。俗姓何,临海(今属浙江)人。号元史。南岳19世善珍法嗣。12岁从族叔茂上人在余杭化城院得度。受具足戒后,初参藏史珍于径山,行棒喝法。
天宁寺再至净慈寺依止石林巩公,处以记宝;复参雪岩祖钦于仰山,3年后还径山。
皇庆六年(1317 )迁隐寺,居首座。仁宗特旨赐“慧文正辨禅师”,加赐“佛日普照”之号,凡三披金袈裟 二十年间学众萃集。有《元雯端律师语录》8卷。天宁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