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丰法师:略述在家戒律的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4-08-31 03:02:41作者:僧伽吒经全文在这个科技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物欲也在急剧膨胀,导致环境污染、道德滑坡,种种焦虑不安日益增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身处俗世的现代人,想要找到心灵的依怙,获得永恒的安乐,则必须学习佛法。学习佛法的第一步,是皈依三宝,然后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次第地受持由佛陀金口宣说的戒律,即五戒、八戒、菩萨戒等。佛陀制定的戒法,依之行持,可以呼唤内在善的种子,开发出无限的如佛一样的能量和智慧。从而,近则当生能得暇满人生,远则获证无上道果。
很多人都知道,佛陀的教法是仰靠出家僧众来弘传广布,也就是“法赖僧弘”。但却鲜有人知,对于正法的久住,佛陀也同时嘱累了他的在家弟子,要做三宝的外护檀越。《涅经》中说,让佛法久住有两个条件:一者,有知法沙门;二者,有外护檀越。这样,出家僧众的内护和在家居士的外护,共同推进,令佛法兴盛,广传流布。而在家众如果皈依三宝,受持佛戒,则能更圆满地做好外护职责。在做以上事时,发一颗自利利他、令正法久住的心,就是菩萨行。若再以此功德全部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信愿念佛,这一生就能解脱生死轮回,成就究竟的大安乐。
一、自身修养的价值
我们都想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但是修养从哪里来?是从长期的好习惯中养成的,戒律是最好的规范三业、不造作非法的救命丹。根据一条条戒相去行持,可以让无始以来形成的烦恼、不良习惯逐渐消除。戒律使持戒者内心清净,内在的清净令外仪也随之改变:慈悲,庄严,极具亲和力,见者皆生欢喜。具足了威仪幢相,还可以度人。
例如,在《四分律藏》卷三十三中,就叙述了这样一件事情:在佛陀时代,古印度有一个叫罗阅城的地方,有一位拥有二百五十位随从弟子的外道首领,名叫优波提舍。有一天,佛陀的大阿罗汉弟子马胜比丘,着袈裟持钵到城里乞食,“颜色和悦,诸根寂定,衣服齐整,行步庠序,不左右顾视,不失威仪。
”此时,优波提舍刚好看见了马胜比丘,见他威仪具足,内心立刻生起了无限的恭敬和仰慕。于是,一直跟随在马胜比丘的身后,直到尊者乞完食,将钵放好,叠好袈裟,才敢走上前来向尊者请教:“请问您的师父是谁?他的名字叫什么?您跟他学什么法?”尊者回答:“我的师父是大沙门释迦佛,释迦佛是我所尊,我从释迦佛那里学法。”优波提舍又问:“请问您的师父大沙门释迦佛为您说的什么法?”尊者答:“我年幼稚,出家日浅,然而佛法浩瀚,广博深邃,我不能将其义理详广地演说,只能以自己所记得的要点来说一下:‘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优波提舍听闻后,当下“诸尘垢尽,得法眼净”,证得了初果,并同拘律陀一起他去见佛陀。后来,他在佛陀的座下出家。公案中的“优波提舍”,就是佛陀十大弟子中,名声响当当的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马胜尊者的威仪幢相度化了舍利弗尊者,这足以证明,戒律不仅可以自度,更可以度人;同时,以戒律规范身口意三业,我们就是在学佛的心、学佛的语、学佛的行,久久练习,戒香自溢,令持戒者身心清净,从而完善人格,圆满道德。
二、安定社会的价值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杀人、偷盗、强暴、欺骗等不良现象,导致社会不得安定,佛教的五戒可以禁止这些恶行。例如,受持不杀生戒,就能长养慈悲心。试想,一个连动物都不忍心伤害的人,又怎么会去杀害人类,或者拿起武器侵犯他国呢?因此,持守不杀生戒,能够让人类与动物变成朋友,让种族与种族犹如手足,让国与国更加亲密,不但能够促进世界和平,还能让持戒者获得长寿健康的果报。
受持不偷盗戒,可以让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不良社会风气得到净化,不仅可以得到世间福报,还能得到出世间的究竟利益。如佛在《十善业道经》中所言:“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试想,一个人若了知持戒的功德如此殊胜,一定会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这份功德法财,令其净如明珠,又怎么会去盗世间的有漏之财呢?另外,不偷盗还能让我们得到富贵的果报。不邪淫戒,则是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保障,而且忠贞的果报是能够得到如意的眷属。
如果不妄语,那人与人之间,自然会多了一份信敬与互助,我们的周围则充满祥和。
可能有人相信杀、盗、邪淫、妄语这四条戒的功用价值,但不一定会接受饮酒戒。其实饮酒的过患极重,在《行事钞》(卷二十四)中就说明了原因:饮酒能导致违犯前四条重戒。有这样一则公案:有一个人欲饮酒,但苦于没有下酒菜,正好邻居家的鸡进来,便杀之作了下酒菜(此时犯了杀和盗)。正吃着,邻居家的妇人进来找鸡,此人酒足饭饱,生起了淫心,对妇人说没看见鸡,并对妇人进行了非礼(此时犯了妄语和根本邪淫戒)。因为饮酒,五条戒律皆有轻重不同的违犯。因此,饮酒的过患深重,它不仅颠倒我们的意识,更会让我们丧失智慧。
由此可知,受持在家戒律,是让社会安定的最稳妥、最快捷和可操作性极强的一条道路。多一个人遵守五戒,社会就减少一分危机,增加一分安全。一个人持守五戒,就可以影响一个家庭,再扩大到一个小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于影响到全世界。如此,社会不治而安定,世界也随之变得和谐。
三、庄严国土的价值
《华严经》中说:“杂染及清净,斯由业力起。”《行事钞》中也说:“一人生国土,皆共作因缘,谓内法与外法为因缘。如恶口故,地生荆棘;谄曲心故,地则高下不平;悭贪多故,水旱不调,地生砂砾。不作上恶者,地则平正。”以上文义说的就是十方刹土之所以有净、秽的差异,都是由于众生心行所造作的业力自然感得。
我们都知道,当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草原大面积沙化,河流全面污染,台风、海啸、地震、洪水,各种自然灾难频频发生。我们生活在工业废气当中,周围喧闹嘈杂,被钢筋水泥包围。但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却清净庄严,妙好无比: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清净无染,广博严正。从地面到虚空,有无量的七宝宫殿,香光庄严,华美富丽。极乐国中的一切万物,都是以无数的珍宝和妙香合成。里面居住的是诸上善人,那里不仅没有杀盗淫妄,就是恶名称也不会听到。而人类的世界之所以浊染,完全是因为现代人以贪、瞋、痴造作杀、盗、淫、妄,心行共业的外现。
两土净、秽的差异别如云泥,足以让全人类进行深刻的反思。倘若人人都能遵行佛的戒律,所感得的果报就清净、妙好、庄严,我们的世界也就是人间净土。
四、令正法久住的价值
佛法的住持和弘传,主要由僧团来荷担,但佛同时也嘱累了在家佛弟子应尽的义务:一、护法;二、求法。《行事钞》中说:“道俗相资,有逾影响,虽形法两别,而所趣攸同。”这段话告诉我们,虽然法赖僧弘,若修道的外缘没有具备(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外资),僧就不能立。也就是说,僧众能够安心办道,必借助于外护而立,食轮转在法轮前。所以出家人须要在家人外护,在家人则须要出家人以法接济。道俗相互利益的关系,犹如影子和身形,又如声和响,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再者,道俗虽然外在形相和所依的法不同,但共同的目标相同,皆为解脱生死,成就佛道。因此,有道俗二众的互资互利,三宝则兴盛,广传流布。
对以上的道理,唯有至少受了三皈依的佛弟子才会有福报和因缘来了知和接受。因为皈依受戒后,出家僧众对其的教导会更加深入和细化,例如:男子、女子进出寺院、在寺内暂住、向师请教法义的仪则,以及如何发心,等等。他们在学修过程中,由于时常亲近三宝,有三宝的护佑,智慧逐渐开启,信心更加增上,在行使外护职责时会更加发心并且圆满。《四分律藏》中就说到这样一件事情:在佛陀时代,舍卫国有一位听闻到佛陀说法而证得了初果的大富长者,名叫须达多。因为他常常好乐供给布施孤独、穷苦乞儿,人们便根据他的美行尊称其为“给孤独长者”。给孤独长者是一位受了三皈五戒的虔信在家居士,是三宝的大护法檀越。
有一次,给孤独好不容易预约到三年后做佛陀和大众僧夏安居的檀越,高兴地亲自在全国各城市、聚落、村庄、四街道头等处宣讲,希望大家在空处都植上树木,种上花果,并设置池泉,安桥造船,准备迎接佛陀。给孤独长者为了让佛陀和众僧三个月中能够安心办道,决定修建一个僧伽蓝。于是在全国寻找佳址,最终看中了祇陀太子的花园,那里不远不近,他人可以很方便地前来礼拜佛陀;其地广博平正,也很适合经行;白天无众闹,夜晚无音声,正好坐禅;没有蚊蚁、蜂虻、毒虫,是夏安居修道的最佳处所。但祇陀太子无论如何也不肯卖,还为难给孤独长者,若以黄金铺满地才卖。给孤独长者便拿出家里的所有黄金,命人铺在花园的地上。
太子听说后,来到花园,果然看见砂砾土泥之地已经被金灿灿的黄金铺满,只剩下一棵树的小地方正在铺。太子想:受供之人一定不是普通的圣者,也不是一般的福田,才让给孤独长者如此不惜以珍宝铺地供养。这是个好机会,我也要随喜参加。太子便对给孤独长者说:“你停止吧,剩下的算我一份供养世尊。”这个以黄金为地的广大僧伽蓝,就是在多部佛经中频频出现的“祇树给孤独园”,也称“祇洹精舍”。
正是由于给孤独长者不惜付出一切也要护持佛法的虔敬心,将祇洹精舍修建圆满,佛陀和比丘僧团才能在那里安心办道。除了无数位僧众在这里获得果证,佛陀更是以“祇树给孤独园”作为法场,宣说了多部经典,利益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的九法界众生。因此佛陀在《大集经》中这样赞叹在家护法:“若有人能护持法者,当知是人乃是十方诸佛世尊大檀越也,护持大法。”檀,是“ 施主” 义;越,是“越度”。檀越的意思是:施主通过布施,可以获得反报之福,再凭借此福德,能够越度贫穷(指缺失功德法财)的苦海,毕竟到达涅槃的彼岸。这是自利。利他则是:护持出家人,根据个人实际力量建寺安僧,为僧人提供修道所须的四事供养,这样僧众就能安心办道,弘扬佛法。无形当中,内护和外护共同推进了佛法的发展,令正法得以久住兴盛,利益无尽。
五、究竟归一乘的价值
我们都知道,受持五戒、八戒所感得的是人天漏福,因为心量小的缘故。若我们以大菩提心来受持,则获利无穷,能一生成就佛果。而这,正是佛陀欲令在家人受持佛戒的真正本怀。如《优婆夷堕舍迦经》所云:“佛告堕舍迦:‘佛正斋法有八戒,使人得度世道,不复堕三恶处,所生常有福祐,亦从八戒本因缘致成佛。’”
佛还在《观无量寿佛经》中明确指出:“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 ‘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此段经文,足以坚固在家学佛人的信心:我今受持禁戒,必成菩提。因为我们是本着一颗广大的菩提心在持戒,并以此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佛果,与阿弥陀佛的愿力感应道交。临终之时,必蒙弥陀慈父宝莲台接引,永脱轮回,一生圆满佛果,成就究竟的大安乐!
因此,虽然受持五戒、八戒是人天有漏福业的因,但悟道在心,我们回小向大,那么,无不是培福之处,无不是养慧之所,无不是修行之地。三皈、五戒、八戒,实在是我们回归一佛乘的资粮。正如《华严经》中所云:“若持净戒顺正教,诸佛贤圣所赞叹,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
综上所述, 在家戒律的弘扬实在是刻不容缓,它的价值意义可以说是高如须弥、深如巨海。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五浊恶世之末法时期,人类幸福满意指数急剧下降的今天,不可否认,道德的缺失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因素。一个愿意奉行佛戒的公民,必然也是一位遵守国法、恪守人类道德的良善智者。可见,弘扬和践行在家戒律,对于教化社会、净化人心,以及兴国利民、和谐世界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能让我们脱离生死的轮回,获得究竟的大安乐。
了知于此,我们不仅今生要皈依三宝,而且尽未来际、直至圆满菩提都不能舍离三宝。而就五戒来说,它不仅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同时是成就佛道的基石。菩萨戒的精神,更是以慈悲利他为前提,其内容是六度四摄。如果每个人在为人处事时,都能以佛的戒律来规范三业,必然可以完善人格,圆满道德;如果每个人都能以佛的戒律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所处的环境变成人间净土,就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