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吒经全文

净土法门法师:开弘法师学习心得报告,专修净土,决志求生

发布时间:2024-04-22 03:05:28作者:僧伽吒经全文
净土法门法师:开弘法师学习心得报告,专修净土,决志求生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慈悲,诸位大德同修,阿弥陀佛。惭愧弟子甘肃骊靬古城金山寺佛学班开弘汇报的题目是「专修净土,决志求生」。

甲、为何要求生净土?

一、为了脱生死,离苦得乐

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印祖云:「大丈夫生於世间,事事无不预为之计。唯有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不知此一念心识,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由是言之,则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讲求也。」

古德云:「我与众生,从旷劫来,常在生死,未得解脱。人间天上,此界他方,出没万端,升沉片刻。俄焉而天,俄焉而人,俄焉而地狱、畜生、饿鬼。黑门朝出而暮还,铁窟暂离而又入。登刀山也,则举体无完肤;攀剑树也,则方寸皆割裂。热铁不除饥,吞之则肝肠尽烂;洋铜难疗渴,饮之则骨肉都糜。利锯解之,则断而复续;巧风吹之,则死已还生。猛火城中,忍听叫嗥之惨;煎熬盘里,但闻苦痛之声。冰冻始凝,则状似青莲蕊结;血肉既裂,则身如红藕华开。一夜死生,地下每经万遍;一朝苦痛,人间已过百年。频频狱卒疲劳,谁信阎翁教诫?受时知苦,虽悔恨以何追?脱已还忘,其作业也如故。鞭驴出血,谁知吾母之悲?牵豕就屠,焉识乃翁之痛?食其子而不知,文王尚尔;噉其亲而未识,凡类皆然。当年恩爱,今作冤家;昔日寇仇,今成骨肉。昔为母而今为妇,旧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则可羞可耻;天眼视之,则可笑可怜。粪秽丛中,十月包藏难过;脓血道里,一时倒下可怜。少也何知,东西莫辨;长而有识,贪欲便生。须臾而老病相寻,迅速而无常又至。风火交煎,神识於中溃乱;精血既竭,皮肉自外干枯。无一毛而不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也犹易;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心无常主,类商贾而处处奔驰;身无定形,似房屋而频频迁徙。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峨峨积骨,过彼崇山;莽莽横尸,多於大地。向使不闻佛语,此事谁见谁闻?未睹佛经,此理焉知焉觉?其或依前贪恋,仍旧痴迷;只恐万劫千生,一错百错。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道路冥冥,别离长久;三途恶报,还自受之。痛不可言,谁当相代?兴言及此,能不寒心?是故应断生死流,出爱欲海。」

古人有云:「生死事大」,我等久经长劫,懵懂无知,造轮回业。往返六道,酬偿业债。生生世世迷惑颠倒,从未出离生死苦海。如今何幸再得人身,值遇佛法,又闻离究竟苦、得究竟乐,往生成佛之净土法门。实是漫漫长夜里一盏明灯,茫茫苦海中一艘慈航。於此若再不志愿求生净土,则枉得人身,愧为佛子。待到来世必将地狱沉沦,长劫难闻正法。无始昏迷已不可谏,而今觉悟尚犹可追。故当立坚固愿,发觉悟心。为出苦轮,了脱生死,专修净土,决志求生。

二、为速成佛道,普利群萌

印祖《文钞》云:「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只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华严》乃根本法轮,世尊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称性直谈之一乘妙法。末后善财遍参知识,於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教以十大愿王,普令善财与华藏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普贤菩萨诸大士等,同破无明,同证法性,尚还求生净土,企圆佛果。可知往生极乐,乃出苦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也。

《无量寿经》云:「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会疏》云:「开显真实为显示,谓会十界归一乘克成菩提故。真实之际者,以一佛乘为法涯际故。」净土妙法悉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咸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科注》云,「真实之际即是自心,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即为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但念佛法门,亦复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故念佛之本心,正是真实之际,故云一声佛号一声心」。《科注》又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释尊所为之大事因缘,即宣说弥陀愿力,普度众生也」。「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指弥陀誓愿为真实之利。善导大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谓如来欲愿众生入弥陀海故。《甄解》曰:「诸佛之所以出兴於世,欲说弥陀愿力,惠救万众生,将为本怀故。」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者莫过於此也。

乙、往生净土之因行

一、正因,发心专念

经云:「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安乐集》:「《大经》云:凡欲往生净土,要须发菩提心为源。云何?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若欲发心作佛者,此心广大,周遍法界。此心究竟,等若虚空。此心长远,尽未来际。此心普备,离二乘障。若能一发此心,倾无始生死有沦。」《往生论》云:「今发菩提心者,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者,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者,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今既愿生净土,故先须发菩提心也。」

大慈念老云,盖以净土往生法门,实为难信之法,信心未生,何能发心。如《弥陀经》云:十方诸佛,称赞本师,於五浊世,「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又《无量寿经.独留此经品》云:「若闻此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明能信净土,实是一切世间难中之难。於此难信能信,斯即大智。顺此信心,发成佛度生同登净土之愿,即是发菩提心也。如《弥陀要解》云:「深信发愿,即是无上菩提。」是以念佛之人,宜必早生信愿,是即发菩提心也。

「一向专念」,即专恒依止持名念佛法门之义也。弥陀因中发十念必生之大愿,故行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必得往生净土,圆证不退之妙果。经中三辈往生之人,皆由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而往生极乐净土。《弥陀要解》云,「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又:「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科注》云,若执持名号,但是有口能称,有信能念,不问闲忙,不拘动静,行住坐卧,皆可修之。故知此法,乃至简至易、至捷至径之法门也。又持名之法,不择智愚,不拣男女,不论老幼,若贫若富,若贵若贱,皆可修之。故知此法乃摄机至广之法门也。

《观念法门》云:「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善导大师云:「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者,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

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若舍专念修杂念者,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师父上人常教诲言:「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莫怀疑、莫夹杂、莫间断,尽此一生必生净土。」

总之持名念佛,是诸佛本怀,究竟方便,径中之径。此诚为万古不移之论也。经云,五逆十恶之人,应堕恶道。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令念佛,称南无阿弥陀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住其人前,於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科注》云,临终能念佛名号,是显持名之法,实为至易也。临终易念,因得往生,是为至稳也。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是为至顿也。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十念即得往生,带业凡夫,顿齐补处,是为至圆也。持名妙法既至简易稳妥,又复最极圆顿。是故十方如来同赞,千经万论共指。世之行人,实应速发大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大经科注》云,发菩提心,信也,愿也。一向专念,行也。信愿行三,缺一不可。《要解》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执持名号,乃为正行。」意谓无上菩提心,乃修净土者之指南针。航海者,赖指南针以定方向。欲出生死苦海,直登极乐彼岸者,则赖菩提心以为导引。故知「发菩提心」者,修净业者,必不可少也。又由此菩提心,而持名号,乃为正行。是谓,苟无菩提心,虽持名号,亦非正行也。又《要解》云:「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反之,虽发菩提心,但无求生净土之愿行,另修他门,则非净土之机,亦不得往生。是故经中,三辈往生,俱云「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盖此实为三辈往生必备之正因。

二、胜因

经云,极乐世界,皆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印祖云:「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於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

《大经》有云:「复次阿难,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要当作善,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一心清净,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不当瞋怒、嫉妒,不得贪餮悭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当孝顺,至诚忠信。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亏失。思惟熟计,欲得度脱。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

印祖《文钞》云,念佛求生西方,「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勇为」,「必须知因识果,身之所行,心之所念,须与佛合。若与佛悖,则纵能念佛,亦难往生。以感应之道,不相交故。若能生大惭愧、大怖畏,改过如去毒疮,立志如守白玉,则万无一失,各得往生」。

祖师常教人曰: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文钞》云:「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学佛道以脱凡俗,若不注重於此四句,则如无根之木,期其茂盛。无翼之鸟,冀其高飞也。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博地凡夫,欲於现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则成无因而欲得果,未种而思收获,万无得理。果能将此八句,通身荷担。决定可以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

丙、结语

印祖劝曰:「吾辈既为佛子,当行佛行。纵不能豁破无明,顿复性体,以直趣妙觉果海。岂可不圆发三心,笃修净业,以期断烦惑於此身,托心识於莲邦,为弥陀之弟子,作大士之良朋,安住寂灭,游泳佛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乎。倘不自奋勉,高推圣境,自处凡愚。畏半生修持之勤劳,甘永劫沉沦之酸楚。迷衣珠而弗珍,登宝山而空归。以具无量功德智慧神通相好之妙真如性,枉受无量生死轮回烦恼业果之幻妄极苦。岂非丧心病狂,恶升乐坠。生作走肉行尸,死与草木同腐。三世诸佛,称为可怜愍者。凡我同伦,各宜努力。」

以上是惭愧弟子粗浅的学习心得报告,定有许多错误之处,恳请尊敬的师父上人和诸位大德同修慈悲指正,不胜感恩。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开弘顶礼叩呈。

老法师:骊靬古城金山寺的开弘法师,他这一篇心得报告,我们刚才听了,也看到文字了,对我的感触很深。我们接受净宗,学习净土,到底有没有把握往生?这个不能骗人,不能妄语,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我们的烦恼习气太深了。想不想改过来?想,天天都在想,时时刻刻都在想,可是力不从心,依然每天都在堕落。也许我们这样下去,只能说跟净土宗、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而已,这一生不能成就,还要等来生。来生能不能得人身?大问题。得人身,能不能闻佛法?又是大问题。虽然缘决定有,时间太长了,要向无量劫去想。真的生死心切,回头就快。

我们学习经教这么多年了,至少总有一个概念,这概念是什么?这世间是假的,《金刚经》说的几句话没错,「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回想到这些经文,立刻就要能回到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所有的现象,统统都是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的频率当中产生的幻相。这个频率之快,我们决定掌握不到,不但掌握不到,想也想不到,你怎么想法?这是事实真相。常常观想这个问题,把这桩事情放在心上,对於世间的欲望自自然然就淡薄下来。要天天想,不天天想,老毛病又发了,阿赖耶识里头这些习气种子它又现行,它又做障碍了,所以这很可怕,我们不能不知道。这篇报告好,确实能提醒我们高度的警觉。开弘法师自己要努力,我们跟进,断恶修善,该放下的要放下,希望佛号从今而后不再丢失。

摘自: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一七O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