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吒经全文

大爱的智慧-以菩萨的“有情”舍己度人,善莫大焉

发布时间:2024-09-02 03:03:54作者:僧伽吒经全文
大爱的智慧:以菩萨的“有情”舍己度人,善莫大焉

本文由【仰望星空的读书郎】原创首发!这是第73篇文章。

修佛有成者,有三种很高的境界:佛、菩萨、罗汉。

“无情”的罗汉

罗汉

图片来源:网络来源

罗汉是“无情”的,正如南怀瑾大师所说,他们觉悟了,就“脚底抹油溜了”,去享受他们的“极乐”去了,不再理会我们这些尚在红尘中挣扎的人。

现实中陶渊明不就是一尊活罗汉吗?他自己觉悟了,悟道了就跑到深山老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了,尽显一副“度我不度他人”的姿态。

“佛光”普照的佛爷爷

佛祖

图片来源:网络来源

佛在有情无情之间,对芸芸众生,在管与不管、度与不度之间。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记得西游记里的佛祖吧,一直是比较严肃的形象吧,不苟言笑,给人一种父爱如山的感觉吧!

在芸芸众生面前,他只是用一片佛光引导我们自度,不肯亲手帮忙。好比一个父亲看见孩子摔在地上,不扶他也是爱他、帮他。

“有情”的菩萨

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图片来源:网络来源

菩萨是“有情”的,她有时会亲手度人。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了吧,也是我们这些世俗凡人叨扰最多的菩萨。

普陀山观音菩萨神像

图片来源:网络来源

前两年我和太太去了普陀山,那里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犹如人间仙境一般,人在那里心是宁静的,远离了人世间的喧嚣与烦恼,发自内心的一心向善。

我们能从菩萨那里看到实惠,自然就感觉亲切些。这种心情,如同孩子感觉母亲比父亲更亲。但是,菩萨毕竟不是世人的母亲,她的“有情”,不是“人情”,是“大情”。人、鬼、畜生她都要管。她的“有情”,不是爱憎之情,而是慈悲之心。她无爱亦无憎,自己觉悟了,却悲悯后进者被贪、嗔、痴的枷锁所系,想做一些事,帮助众生挣脱枷锁,同臻极乐之境。

普陀山---海天梵音起,人间仙境地

图片来源:网络来源

自未得度,先度他人

世人做事要有几份菩萨心肠。那些怀有一颗善心去做一件件小事的人是真正的“活菩萨”。

君不见那些勤奋敬业的老师,他们自己对世界的理解非常有限,却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和肩膀,将学生们送到更高的境界,这不正是“自未得度,先度他人”吗?

人类灵魂的摆渡人---老师

图片来源:网络来源

君不见那些奔波于各地的社会志愿者们,自己尚且工作都难保,却愿意拿出有限的能力是去帮助他人。

君不见那个到处要饭的乞丐,却愿意把自己讨来的钱捐给希望小学。——这些就是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活菩萨”。

哲学家说:“在这‘善心’两字中,包括了别人所说的一切东西。”

舍己度人

图片来源:网络来源

为人处世,要完全做到“自未得度、先度他人”的菩萨境界,极难极难,但是,存几分菩萨心肠,对他人、对这个世界有所奉献,自可感染他人、感化他人,它是人类温情的源泉,它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得到真正的改善。这不正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吗?

“菩萨心”像明矾一样,使世界变得澄清。菩萨心是大智慧心,大慈悲心,其涵义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一个人,如果愿意以“善心”和菩萨的“有情”舍己度人,善莫大焉,福报必会不期而至!

修行的捷径是,遇事把自己当成菩萨,按照菩萨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去面对凡尘俗世,以出世之心去处理入世的人和事,到那时你就是菩萨的化身,也就达到了菩萨的境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