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性法师: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发布时间:2024-10-20 03:05:03作者:僧伽吒经全文
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说穿得好一点、吃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出门坐的车子高级一点,就表明生活质量好的话,那为什么我们今天人穿得好、吃得好、玩得好,坐的车子也好,可内心并没感到真正的快乐呢?今天的人也有艺术修养,什么摇滚、蹦迪、上网……可为什么心里还是那么迷茫和困惑呢?
这就说明,现代人的生活质量还是不高,还是停留在物质层面,没有把内心世界的问题解决好。我个人觉得,生活质量的提高,不能仅仅停留在衣食住行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修养上。
过去很多人的艺术修养很好,但是他们同样有痛苦。我比较推崇苏东坡。苏东坡文学成就很高,读他的作品使人愉快。他不像杜甫、李清照、辛弃疾这一类文人。尽管从文学层面来讲,杜甫、李清照、辛弃疾的作品无可挑剔,但当你读他们的作品时,总感觉心里悬吊吊的,让你的肠子纠缠起来,整个精神都不爽快。为什么?包含有太多压抑的情感。
尽管苏东坡的作品要轻松得多,可他还是有压抑的时候。比如他有首诗写的:“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他也有发牢骚的时候。但总的讲,因为他解决心理的问题多一点,所以轻快的作品比较多。他不仅用艺术来提高修养,用艺术来提高生活质量,还能用佛法来解决一些心里的结。
以慈悲开启快乐源泉
怎么才能提高生活的质量呢?第一个方法:慈悲与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快乐都是自找的。常有人跑来抱怨,说:“师父,我气啊!”我说:“干嘛呀?”他说:“气死我了!”我说:“你是谁呀?”我希望将来你们生气的时候,也这样问一问。你一边说:“气死我了!”下一句就接着问:“我是谁呀?”想三秒钟后,管他的,懒得气了!
“我”是谁呀?谁在气“我”啊?就是因为有“我”,才有气!要是没有“我”了,气从哪儿来啊?所以,生气、不快乐的根源就在有“我”。生活想要有质量,就需要用慈悲来忘掉自我。如果多想别人、慈悲待物、慈悲待人,哪儿还会有那么多的不开心呀!
因此,我们要停止过去只考虑自己的思维习惯。过去总爱说:“那个是我的!”“他真是把我气死了,气得我捶胸顿足!”这就是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的结果。所以,有时候我们要换个立场,去想想别人的感受,这样你就没有对立面。
平时,我们一起床,一睁眼,就对着家人喊:“饭做好了没?”嘴里一边吃着现成饭,一边还抱怨:“怎么这么难吃呢!”走在大街上也抱怨:“你怎么走那么快?怎么不走我后面!”别人的车开得比你快,你就受不了:“怎么比我还开得快,我要超过他!”走进单位里面,看见同事了:“他怎么来得比我还早!”在任何时候,你都用对立面来看人,怎么会有快乐呢?
佛法讲,每天都用慈悲的心肠对待任何人,你就能天天快乐,每天的生活都有质量。早晨起来,看到家人的第一个反应就要想:她今天早上这么辛苦,给我做了那么多好吃的,真是好幸福!这就是菩萨的精神——想别人。
如果你能够把大家在一起的时光,想象成一次快乐的聚会,那么你的生活一定会是愉快的,你的工作一定会是轻松的,你的心情也一定会是舒展的!
因此,生活质量的提高,就是以慈悲心来开启快乐的源泉。
用智慧创造洒脱人生
第二个方法:智慧与洒脱。
除了慈悲,还要有智慧。什么是智慧呢?你们吃过饭没有?吃过夜宵没有?吃过营养品没有?吃过哑巴亏没有?吃过回扣没有?吃过闭门羹没有?怎么没有!别人不理你,那不就是闭门羹吗?今天人什么都吃过,营养品、保健品,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全都吃过。但是我觉得有一个东西,是这个世界上谁都不愿意吃的,但它又是最宝贵的营养品。是什么呀?“吃亏”。
什么是智慧?学会吃亏就是最大的智慧。过去人常讲“吃亏是福”,但我今天告诉大家,吃亏不仅是福,吃亏更是智慧。为什么呢?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从前,有两个邻居。一个人喜欢占小便宜,另一个人比较老实。有一天,他们两人上街买菜,在不同的摊上买了同样的菜——茄子。喜欢占小便宜的人买的五毛,另一个人买的三毛,并且五毛的品质,还没有三毛的好。
他们一起回家的时候,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就想:“他买的怎么那么便宜呢?而且比我的还好?”就问老实人:“把你的换给我好不好?”老实人说:“你要就拿去吧!
”他俩就这样换了。又有一次,他们都出远门,一起去买车票,但他们买的不是同一辆车的票。老实的人早到,买的是最早一班车;喜欢占小便宜的人买的票,比老实人的晚一个小时。但是占小便宜的人买的票,比老实人买的要贵十块钱。于是,他又去跟老实人磨,找借口说:“我有点急事,需要早些时间赶回去,我们换一下吧?”老实人说:“行,你拿去吧!”
于是贪小便宜的人就坐了头班车,老实人坐了第二班车。老实人坐的第二班车刚开到半途,就停了下来。他去询问,驾驶员回答说:“前面出车祸了。”他一打听,就是跟他换票的人坐的那辆车。结果,爱占小便宜的人坐的车翻了,人也被甩到沟里死了。而这个老实人,却因为换票保住了性命。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什么道理?吃亏是福啊!那个人爱占小便宜,但是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这个人经常吃亏,却因为他愿意吃亏而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所以有些时候,吃亏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今天人什么都想吃,就是不想“吃亏”。这样看起来很聪明,实际上反被聪明误。
过去讲,无我是智慧。这里讲,慈悲是智慧、吃亏是智慧。因此,智慧只是一个概念,它的表现形式有很多。
有智慧的人,才会洒脱起来,才不会斤斤计较。就像刚才故事里的人,他就是有吃亏的大智慧,才不会和另外一个人斤斤计较。什么我多五块钱,他少五块钱;我的好了,他的不好……有了这些想法,心里就会有所挂碍,到最后占便宜的反倒吃亏,吃亏的反倒占了便宜。
还有,大家老是喜好辩论,也就是爱争论。今天我们最推崇的是“那个人会说”。实际上,会说的人不见得有智慧。
过去,有个官员去拜访一位禅宗的祖师。官员说:“和尚,请教你老人家一个问题。”祖师说:“你问吧!”官员就问:“有个人在树上,他手也没抓住树,脚也没勾住树,只有嘴挂在树枝上。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来问他:‘你在树上开心吗?’”是你该怎么办?说开心,一张嘴人就掉下去摔死了;不说话,这样是没有礼貌的。
他就问祖师:“如果是你,会怎么办?”祖师把茶杯指了一下,意思是“就在这个茶杯中”。官员很疑惑地问:“和尚,这是什么意思啊?”和尚还是指着杯子让他看。官员又问:“难道你的舌头是长在杯子上的吗?”
这时祖师说:“你的舌头长在哪儿呢?”官员说:“我的舌头长在我的嘴里。”祖师说:“既然你的舌头长在你的嘴里,刚才那个问题就由你来回答。”官员一听,觉得这和尚真是厉害,把他都搅进去了。
这个场面是什么意思?祖师是在给他行无言之教。教导他,有些事情是不能说的。要是说了“我的舌头是长在嘴里的”,就是死路一条。请诸位记住,有些时候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不说行不行啊?不说不如善说。
有人说:“这个故事里,祖师没有讲话呀!”他讲话没有?他指着杯子就是在讲,他在善说法要。你别以为不说就对,那样也不对。有些时候不说是智慧,但只是小智慧。要善说,才是大智慧。
因此,我们要想生活质量好一点,就要处处时时用智慧来观照生活,用智慧来觉照生活的每一刹那。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洒脱,生活质量才真的好,才能不起烦恼。
就像《插秧歌》里唱的:“手持青秧插满天,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我为什么要提到这首歌?因为刚才讲了“吃亏是智慧”,不要吃不得亏;还有“无言之教”,不要擅自好争,不要老是事事冲前。所以,“退步原来是向前”,退后一步,自然宽。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个人生的大智慧。
摘自宗性法师《感悟人生三重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