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吒经全文

华严经开示:先做到、做好这两点,就一定会感召到善知识的关注

发布时间:2024-06-27 03:05:03作者:僧伽吒经全文
华严经开示:先做到、做好这两点,就一定会感召到善知识的关注

学习佛法的目的是:断诸攀缘,入佛知见。也就是说我们在开始学习佛法时,都只是众生,即便是学习佛法的时间已然不短,也还只是众生。我们还只是众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为什么我们还是众生呢,因为还有攀缘未尽,因为攀缘未尽所以还只是众生,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正在学习佛法,其实用的也还只是攀缘心。以攀缘心来学习佛法,难免会落入一个学习怪圈: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楞严经语)落入这样的学习怪圈后,会让我们以指当月。

为了避免落入以指当月的攀缘怪圈,在学习佛法时,需要有善知识的指导。佛经中对善知识的定义为:佛言,善知识者,善解深法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了达诸法从本以来,究竟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性相如如,住于实际,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 。为善知识。佛经中虽然有对善知识的定义,可是当我们用攀缘心来解读佛经对善知识的定义时,能够得到正确的解读吗?如果对善知识这一定义的解读出现偏差,那么我们所要追随的或许就不会是真正的善知识了。

因为有未尽的攀缘心在左右着我们的喜好,左右我们的价值取向,只要有攀缘心在影响我们的动机与目的,其实我们是辨识不出谁才会是真正的善知识的。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来辨识真正的善知识,而我们又需要有善知识的指导。那又如何是好呢?

怎么办呢?我们可能辨识不出真正的善知识,那就让善知识来找我们好了。那么要解决的就是,善知识为什么要来找我们了。我们要凭借什么才能让善知识来找我们呢?也就是说,要建立起可以亲近善知识的理由来,才有可能吸引到善知识来指导我们。

或许只要我们做好了亲近善知识的准备,也会有善知识来指导我们。

那么要做好哪些亲近善知识的准备后,才能得到善知识的关注呢?

华严经 卷76:善男子,菩萨成就十法,则得亲近诸善知识。何等为十?所谓:其心清净离诸谄诳;大悲平等普摄众生,知诸众生无有真实;趣一切智,心无退转;以信解力普入一切诸佛道场;得净慧眼了诸法性;大慈平等普覆众生;以智光明廓诸妄境;以甘露雨涤生死热;以广大眼彻鉴诸法;心常随顺诸善知识。是为十。

华严经中的这段经文,这里就不展开解释了。为什么呢?因为以我的攀缘之见,作出来的解释也必定会词不达意,反而误导了大家。就说一个简单的陋见,以作引玉之砖吧。我觉得亲近善知识的最基本条件是,要具足慈悲心。我对慈悲的理解是:等视众生为慈;普度众生为悲。等视众生、普度众生的愿念,就是慈悲心。

只要有了慈悲的愿念,自然就会感召到善知识的亲近。

愿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