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吒经全文

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

发布时间:2022-08-24 12:33:32作者:僧伽吒经全文

  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

  超定

  佛诞与母亲节

  台湾佛教继香港特区之后,于三年前获得政府的批准,订释迦牟尼佛的诞辰,并列为国定的假日,时间是五月份第二星期天,也即是国际公认的母亲节。这是台湾佛教界的盛事,僧俗佛弟子团结一致,经过多年的争取、请愿、奔波,千辛万苦,才得到的成果。佛教在南洋,如缅旬、泰国、锡兰等国家,因为佛教的信仰已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部份,所以把佛陀的诞生、成道与入涅槃合称为卫塞节;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和民族的国度里,佛教徒也都热烈地庆祝这一节日。台湾佛教延续中国佛教的命脉,它是中国文化主流之一,历史悠久,信仰普及,影响世道人心至深且巨。然为何当政者不肯面对这一事实,容许佛陀圣诞为公订假日之一呢?过去戒严时期,一党专政,全国人民,贯彻命令,服从党的最高指示,佛教界有谁敢胆抗命,走出山门而向当政者提出请愿呢?如今,党禁解除,人民团体开放;拜自由、民主之赐,台湾佛教徒终于有了属于自己信仰的假日。这是经历坚苦奋斗,众缘成就的结果,得来不易,令人欢欣鼓舞,永恒怀念的大日子。

  真是因缘不可思议,佛诞节与母亲节竟同一天。当全世界的人,兴高彩烈庆祝伟大母亲节的时候,佛教徒也在举行佛诞纪念盛会。对于人间的佛弟子而言,肯定佛出人间,和常人一样,经过入胎、住胎、出胎的过程,由人的地位发心修行,而后在人间成佛。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众生与佛平等,人人成佛有份;「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

  南加州佛教界,今年度联合庆祝佛诞法会,在洛县爱满地大公园举行,共有十九单位正信佛教团体共襄盛举,预定会有万人以上参加浴佛。节目内容有:迎接悉达多太子入场、十供养的献供队伍,佛教文物展览。还有南传、北传和藏传的法师,分别以巴利文、汉文、藏文诵经祝祷。禅修、茶道,园游会即提供各式素食。大会预算计十六万八千八百美元,为了发扬佛陀慈悲济世的精神,为了佛教能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为了佛教徒的大团结,大家信心坚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举办一场别开生面,深具意义的佛诞法会。

  法会正逢母亲节期间,一般社团都有表扬模范母亲的活动,而佛教联合庆典,也有选拔「菩提妈妈」的节目。此次由各道场推举的「菩提妈妈」有十七位,从五十五岁起,最为年高德长的是九十六岁。去年以「佛教楷模」,赞扬佛门的模范母亲,这一届轮到我当大会主任委员,承办单位的总干事来电致意,问及要以何颂词送给「菩提妈妈」?一向不擅长社交辞令的我,太过与不及都欠妥,真不知应用何种赞语才适切?灵机一动,何不引用现成的经句「智度菩萨母」,以此嘉勉这群善女人。奉劝她们:把握拥有的福缘,发菩提心,趋向于无上正真的菩提道!俗语「妈妈」即是「母」也;「菩提」系学佛同人,修菩萨行所要追求的目标;发心学佛的人,依大乘佛教说,不论凡夫或圣人,通名为「菩萨」;诸佛菩萨从那里生?依六度根本的「智度」而生。经过这番的分析,虽嫌它的意思欠通俗,颂意不明了,但引经据典,无懈可击,秘书处也就同意了。

  菩萨的眷属

\

  「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系出自『维摩诘所说经』佛道品第八。大意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做一个菩萨行者,应如何修行,才能通达佛道?维摩诘从大乘二谛无碍,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深义,解说「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接着由维摩诘反问文殊师利:「何等为如来种?」文殊师利同样地从超越的意境,以「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如来种」答其所问。法会上摩诃迦叶听闻二位菩萨论究佛法妙义后,赞叹不已,深自惭愧不复堪任发无上道心;在大乘菩提道上,已断尽结使的声闻,反而不如生死凡夫,甚至于五无间的罪人。最后,有普现色身菩萨起来问维摩诘:「居士父母、妻子、亲戚、眷属、吏民、知识,悉为是谁?奴婢、僮仆、象马、车乘,皆何所在?」

  佛教信徒有四众之分,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出家为比丘、比丘尼。大乘佛教兴起,有在家菩萨和出家菩萨二类。出家菩萨,即是外现声闻身,内秘菩萨行,在声闻具足戒的基础上,加持菩萨三聚净戒。佛制出家,剃除须发而为沙门,远离男女情欲,舍弃财物的占有。正命生活,接受信施,不许经营农工商的行业。在家弟子,与常人一样的有六亲眷属;经济来源,只要不违背国家法律,合乎佛法的不杀、不盗、不邪淫等原则,社会上的各种职业,士农工商都是在家居士可以自由选择的。

  维摩诘居士是在家菩萨,当然有他的父母、妻子、亲戚等的家庭关系,也有他所拥有的生产企业。所以在法会上,听他雄辩滔滔,舌灿莲华,宣说了一连串的佛法妙义,普现色身菩萨不免好奇,问起他的家世来。依佛法三界有情分别,欲界的生命,不论胎生、卵生、湿生、化生,都由父母两性和合而有。人类属于四生中的胎生,由两性结生,十月怀胎,而后降生人间。从欲界人类的共同性,普现色身菩萨才提出有关他父母眷属的问题。然而,维摩诘究竟是何方的神圣?他是欲界之类的有情吗?依大乘经典说,他是东方阿 佛妙喜世界的菩萨,为辅助我佛世尊,说法度众生,他才示现在人间。因此,维摩诘本着大乘法义,菩萨道的内容:应用诗歌的体裁,一一解答:「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至于他的妻子、儿女、弟子、知识等又是谁?「法喜以为妻,慈悲心为女,善心诚实男,毕竟空寂舍。弟子众尘劳,随意之所转。道品善知识,由是成正觉。诸法度等侣,四摄众妓女,歌咏诵法言,以此为音乐。总持之园苑,无漏法林树,觉意净妙华,解脱智慧果。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满,布以七觉华,浴此无垢人。象马五通驰,大乘以为车,调御以一心,游于八正路。相具以严容,众好饰其姿。惭愧之上服,深心为华鬘。富有七财宝,教授以滋息,如所说修行,回向为大利。四禅为床座,从于净命生。多闻增智慧,以为自觉音。甘露法之食,解脱味为浆,净心以澡浴,戒品为涂香。摧灭烦恼贼,勇健无能逾,降伏四种魔,胜幡建道场。」在此不厌其烦地录出这一大段的偈颂,惟愿今之菩萨行人,确立一理想典范,于日常生活中,念兹在兹,循此指标前进。直其见、正其行、三心具足,得不退转!

  智度与方便

  菩萨道的纲要是:依三心行六度。更简明的一句,即悲智双运。智度与方便,二者本质是无差别的。约体用说,智度为体,方便为用;依体起用,用不离体。譬如黄金与黄金造成的庄严具,彼此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不一不异;形相作用不一,本体则不异。后起的大乘经论,为配合菩萨十地进修的历程,于六度之外,附加方便,愿、力、智四度。其实原来的六度已足,后四度系从智度开出,名异实同。维摩诘居士说他以智度为母,方便为父,只是俗语与法语兼用之词。智度与方便是大乘佛法,之所以称为父母,乃是诸佛慧命源头,圣法之根本故。上面提及,上二界的有情,他的出现是属化生,不需要藉两性的和合而生;需要依父母两性的结合而形成生命,最明显的是我人所见的此界人类和飞禽走兽,也即是四生中的胎生和卵生。其他鬼道、地狱道,则非我人所知,摄属于化生有情(高级的天道、低级的鬼道和地狱道,皆从化生。)鸠摩罗什注释:「穷智之原称度,梵音中有母义,故以为母。……方便父,梵音中有父义。」其实,父母之称谓,不过借世俗譬喻,意在说明:智度与方便是诸佛菩萨的根本。如偈言:「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

  佛陀是人天导师,接引人天道上的众生,解脱生死苦海,到达无余涅槃的彼岸。佛是究竟果位,始由人发心做菩萨,勤修六度行,积集福智资粮,终于功德圆满而成佛。古德教诫弟子修学的原则,务必福慧双修,否则,「修福不修慧,白象披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菩萨所行六度,前五度是修福,后一度是修慧。六度一定要齐修,不能说光修智度,而舍弃前五度,为何此处强调「智度菩萨母」?诚如所言,完整的佛法,从没有说单修一法,念一佛号,持一密咒,诵一本经,而能成正觉的。不过约偏胜而言,人天道偏向于福德,声闻道侧重于智慧;菩萨道即非双管齐下,福慧并修不可。这里的「智度菩萨母」,特就根本、摄导的意义而言。因六度之中,若缺智度,即度义不足,梵语波罗密多,译义是到彼岸;在此是指究竟的菩提彼岸,也就是成佛之意。大乘经论明言:「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布施乃至禅定,属于世间善法,它们像五个盲人,长期处在迷宫,虽然个个身强力壮,相貌堂堂,可是因为天生盲目,无论如何是走不出迷宫的。同样道理,缺乏出世的知见,没有缘起空慧,修布施等福善,虽能招感人天乐果,福寿无疆,财富无量,但是越不出三界牢狱,不能到达菩提彼岸。布施等称为六波罗密多,皆依般若故;若缺般若一法,布施等功德,不过是人天福乐之因而已,不成其为波罗密多。然而,不要忘了:佛法是因缘法,单修一智度,也是无法度;没有其他功德的助成,偏枯的理智,也是不能成办大事的。在佛陀果位上,没有一位但修智慧,而没有福德的佛陀;也不可能出现一位福德无量而缺乏智慧的圣人。布施等诸万行与般若的关系密切,相依相成,所谓:「万行庄严般若,般若摄导万行,趋入萨婆若海。」般若的成就,有赖布施等诸万行的功德庄严;而诸万行之所以能到达终极目标──究竟菩提,乃是依般若一法为前导故。

  二千零三年五月月圆日写于观音静室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