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净土(一)
发布时间:2022-03-24 12:08:50作者:僧伽吒经全文唯识与净土(一)
◎印海法师◎
─ 取材自四月二十九日在学会的演讲
非常难得地,「大方广学会」很荣幸地能邀请到「法印寺」的住持长老 ─ 印海法师莅临本会,作了一场精辟的演讲。印海法师僧腊很高,过去曾经在汐止,亲近过很有名、肉身不坏的慈航老法师。后来慈航老法师过去了,又亲近了年高德邵、以佛学论着最多而著称的印顺老法师,并担任住持于福严精舍与慧日讲堂,同时任教于诸多佛学院与主持一些大专的佛学活动。印海法师在 1975 年,首次到美国东岸的纽约弘法,一年之后回去台湾,旋即又再度来美,因与西岸的众生有缘,就驻留在洛杉矶,创建了「法印寺」。二十年来,「法印寺」在印海法师的领导下,日愈兴旺,而且法师禀承了中国古时候「十方丛林」的风范,山门大开,对美国佛学的推广有极大的贡献,影响深远。印海法师不但操持诸多法务,还花了很多时间在著述方面,用文字般若来度众生。法师在佛学译着上相当地丰富,所以我们相信法师的开示会让我们非常地欢喜。在此,我们再一次地表达对法师诚敬的谢意,因为像我们这么一个年轻的学会,请法师来给我们说法,他马上就答应了,这是法师的慈悲,也是他对我们后学的照顾和提携,所以我们在这里再谢谢他。 ─会长的话
前言
这次承蒙「大方广学会」的热心邀请,要我来这里向大家报告我学佛的心得,非常高兴。尤其难得的是,各位从远地来参加这次听讲,使我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各位见面,同时能够把我所知道的,向各位做一个简单的报告,真是非常地荣幸。我在这儿先要谢谢「大方广学会」的安排以及各位的光临。
缘起
这次讲的题目是「唯识与净土」。这个题目我三年前在「法光寺」也讲过一次,这次再重复地向各位做一个介绍。我先说说我自己学唯识的因缘。我虽然从小、十三岁就出家了,但在我们江苏省如皋县,因为在乡下,大家都是以种田为生的,根本就不知道佛法。乡村内小和尚、沙弥的生活,都是做工、做佛事、赶经忏,没有机会好好学佛法。民国三十六年,我离开家乡,到南京宝华山受戒,差不多过了两个月,在三十六年的春天,就下山到常州的天宁佛学院读书。天宁寺大家都知道,是江苏有名的大丛林,我进去以后所读的佛学课程,大部份是与唯识有关的,譬如五蕴论、百法明门、八识规矩颂等等,都是阐述唯识根本教义的课程。后来民国三十八年大陆失守,随政府来台湾以后,就亲近慈航老菩萨。慈航老法师求生弥勒菩萨的兜率天内院净土,一生宏扬唯识,所以给我们所讲的,也大部份与唯识有关,譬如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成唯识论、楞伽经等等,均是一些与唯识有关的重要经论,这是我最初亲近慈航老法师学唯识的机缘。后来慈航老法师圆寂了,我又跟随印顺导师,大约有二十五年之久,他老人家跟我们讲的,也差不多都是跟唯识有关的一些经典。因为有这样一个机缘,所以我从开始学佛,都是从唯识下手。
那么,为什么我现在讲净土呢?这也有一个因缘。那个时候,我们在汐止的弥勒内院读书时,有一位老法师,名叫律航法师,过去是阎锡山手下的一员大将,承担中央与阎锡山之间的使者。他老人家在北平的时候与夏莲居老师在一起,夏老师也就是黄念祖老居士的老师,我们现在看的无量寿经就是他编辑、汇集的。这位律航法师虽然出家的时间很迟,但是他修行净土的时间很久,所以我跟他在一起,经常受他的熏陶,就自然地也以求生净土做为我个人修行的法门,而且矢志宏扬净土。所以在这里要向各位报告的讲题「唯识与净土」,其实正说明了我学佛的机缘 │ 学的方面是从「唯识」,行的方面是从「净土」。这是我选这个题目的因缘。
刚才发给各位的这个讲义,现在可以打开来看看,因为我们时间只有两个小时,这里有很多的名相,很多的道理要向各位介绍,所以我们就不再耽误时间了。
净土法法皆是唯识
唯识是个「难行道」,所谓「难行道」就是说,要真正地去学唯识,则要去修唯识观,广集无量的福慧资粮,要了解成佛需经过初地到十地,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但今天为什么有很多学净土的人对唯识要去了解呢?因为它的思想体系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理,是一个很容易使我们接受的方法论。有一些学科学的人,学了「唯识」很多的名相与名词,却忽略了它是在说明我们整个宇宙人生的一个倾向,同时很遗憾地,无法把握从里面去探讨宇宙人生的根本意义。当然我们现在学佛,是为了生死的解脱,目的虽然是如此,但是怎样地去了解这个人生,又怎样从这个人生去慢慢修行,慢慢追求,而达到最高的所谓圆满清净的人生呢?那当然还是要从唯识去探讨、去下手。
讲唯识也好,讲唯心也好,在佛法里面大致差不多。不过,讲唯心思想,重视在对真心而讲;而讲唯识,是从妄心上来讲的,也可以说一个从果到因,一个从因到果。这怎么讲呢?我们看法华经、华严经、涅槃经等等大乘经典,都是从佛果的境界,讲他的最高、最究竟的涅槃果位,描绘了一个最高的理想令我们向往,然后从果到因,一步一步地,从佛的境界慢慢地讲到凡夫的境界。可是唯识不同,它是从染污的人生,从我们这个现实苦难的人生,去了解为什么有人生的痛苦与现象,为什么有这样一个世界?这个人生是这么样一个人生?这一种从凡夫的境界,从染污的凡夫因位,一步一步地讲,让我们能够舍去染污的人生,而去追求最高的究竟佛果境界,这就是唯识由妄心讲到真心的方法。所以我们修学佛法,不是说修行就够了,而是要在「解」方面,去了解佛法对人生的看法及对宇宙的说明。假如这个地方搞不清楚的话,要想解脱生死是痴心妄想的。如此一讲就很清楚了,「真心派」讲的是从果到因,而唯识宗是从因到果。这一来一回所讲的虽然不同,而到最后的目的都是叫我们转染业为净业,就是转凡夫成圣人,转烦恼成菩提,转八识成四智。所以虽然是不同的、迂回的路,可是最后的目的都是希望我们成就最高的境界,达到佛的果位。所以首先要认清楚,唯识宗重要的思想,是从凡夫染污的人生开始讲的,而到底唯识是讲什么,我等一会儿会讲到,这当然牵涉到很多、很深的理论。
净土宗讲的虽然是一个「易行道」的行门,但事实上净土宗里面有很多的道理,并不是念一句佛,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假如说你就是一句佛,其它什么都不知道,那这个念佛,当然也可以往生,但是属于不品的往生。为什么呢?印顺导师有一句话,他说读经要懂得经义,念佛要知道佛的本愿功德,譬如说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他每一个愿都是要方便渡化众生,假如说你对阿弥陀佛大愿的意义不去「解」的话,那你是不可以往生的。所以真正地讲净土宗,不错,好象与唯识宗是两个东西,不相干的,一个是讲修行,一个是讲道理。事实上,这两个不同的方法均是「解」、「行」并进。也就是说,唯识宗也不完全是讲道理,它还要求修唯识观的,也就是说,它还是「修观」的,但是那个「修观」太深了,我们这次没有时间讲,在这儿只是把唯识宗里面很多的说明,来配合往生净土的原理。净土宗虽说我们念佛就可以往生,但是念佛为什么可以见到阿弥陀佛?它不是只是不知所以然地修行,必定有一个道理啊!这个道理,在净土宗来说,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靠我们自己「信心、愿力、修行」三种资粮,但是就唯识来讲呢,这三个资粮里面有更深的道理。了解唯识以后,你再去修净土的话,保证你不会退心。有很多人念佛,念到最后他不念了,为什么?因为他不明白念佛为什么可以往生,念佛为什么可以了生死。所以我们这次选这个题目,也就是用这个较深的意义来向各位说明「念佛」的深意。
唯识明净
现在我们明白了净土宗是真心派的,而唯识宗是属于妄心的,但是真心和妄心怎么可以放在一起呢?这关键是:你要了解妄心是假的,你才能修真的。譬如说,净土宗有一句话,要厌离娑婆世界,要欣求极乐世界。所谓厌离,就是讨厌这个宇宙人生的苦难,而希望能超脱、能突破,这当然要向往一个比这个娑婆世界更理想、更清净、更庄严、更美妙的一个国土。所以各位如果能了解这个人生、宇宙的虚妄,而向往一个清净的佛国境界,那就可以直接相应到讲义上所说的「唯识明净」。其实这很简单,不要以为净土、唯识是两码子事,如果你能够运用唯识的理论来看净土的话,你对净土法门绝对不会不信。净土到了宋朝以后,偏重于唯心净土,但也没有离开「信」,尤其我们看「十六观经」里讲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为什么能够从凡夫的境界,达到成佛的这个最高目的呢?是因为我们有「心」的关系,可是我们的这个「心」却是妄心 │ 虚妄的分别心,所以必须要用智慧去消除它。所谓的智慧,也就是我们对佛法了解以后,而不断地舍妄而归真,把染污的一部份慢慢地消除,把清净的部份、真心,显发出来,这叫转烦恼而成就菩提智慧。
那么,净土宗怎么讲唯识呢?唯识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凡夫当然有一些烦恼,在佛法上来说,这些烦恼以「心识」为主。「心识」是一种感情的、不成熟的内心反应,像我们凡夫的认识,感情、爱情很多,当中的内心虽然也是一个识心,可是包括了一个清净的心在里面。就凡夫的立场来讲,这个内心却都只是唯识所现,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外乎二元论,「精神与物质」,物质最根本还是依心而有的,并不是讲「主观唯识」,事实上世界上一切的文化,一切的存在,都是我们凡夫的心所显现的,或我们感情的心所创造的。我们这个能显现、能创造的凡夫的心,叫识心;我们以心为主,以心为所依,而有这个宇宙人生,倘若没有心的话,这个宇宙人生就无从现起。所以这么一说,净土的法门,虽然说是个识的境界,却也是从妄识放下以后,真心所显现的一个清净庄严世界。唯识上说,「唯识所现」,也是讲这个原理。
心净、土净、全显净土
刚刚我们讲世界是「心」所显现的,所以我们现在了解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也是阿弥陀佛的心所显现的,是阿弥陀佛过去多生累劫发愿,而创造的这么一个清净的国土。怎么创造呢?用他的心去造善业,而且发愿以后要创造一个「净土全显」的世界。也可以说,他是参访了所有的佛国以后,而得到一个最高的结论,就是发愿把所有国土最好的精华提出来,而创造这个极乐世界,可见它终究还是心所造的。唯识其实也是要说明如何地净化身心,因为身心净化以后,国土与众生才能净化;换句话说,净土是圣人所居住的,而圣人创造净土,是因为有他清净之心自然地显现出来。
这么说,好象不太容易了解。举个例来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灵山会上说法,因为他的心境是清净的,所以灵山是佛菩萨的清净地。可是我们今天去印度看,菩提迦耶也好,给孤独园也好,鹿野苑也好,都是一片荒山,都是高高低低的泥土墩子而已。可是在佛说法的时候,他因为心里清净,所以他看那个世界,是一个很清净的国土,因此他嘱付菩萨都在那里聚合。为什么国土是清净的呢?因为他们心里都没有烦恼。好比说,我们一个家庭里面,虽然是不太富贵,可是因为我们心里面清净,生活就很安定,家庭也很幸福愉快。从一个有钱的家庭来看,很不可思议,一个很平庸的人家,物质缺乏,可是却心安理得,生活非常舒服,为什么?只因为我们心里没有烦恼。这一个有钱人家,虽然住在一个很豪华的房子里面,但心里有很多烦恼,虽然地方很好,可是今天过了,明天要付 payments ,心里老是不踏实、不安定。不安定,就有烦恼;有烦恼,净土就不会现起。佛法说的国土,清净或污染,是看每一个人的心里上,到底有没有清净。也就是说,你心清净,国土就自然清净;你心清净,烦恼自然就没有,众生就清净了。所以极乐世界与唯识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因为识净,则心净;心净,则净土全显。
以上所述,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研究唯识并不是光研究而已,而是要去了解如何地净化自识与自心。假如你研究归研究,可是烦恼特别多,那当然学了以后,还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为真正学佛的目的是去「行」、去「证悟」、去明了如何降伏烦恼,如何断烦恼,这是我们学佛的最高目的。这一段前言我就很简单地说明到此。
五法与念佛
下面就进入「唯识」的理论,接着讲「五法与念佛」。「五法」就是「名、相、妄想、正智、如如」,这是唯识学里面很重要的一个观念。这个观念是从楞伽经来的,楞伽经的道理很多,事实上也是从妄心讲到真心,与唯识与净土的道理是一样的。楞伽经里面有两句话最重要,就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两句话就代表了唯识的根本要义。你能够将这两句话搞清楚的话,那么你对唯识的了解,已经超过一大半了。为什么讲「五法」呢?而「五法」为什么与净土有关系呢?当然我这里先要从一些名相讲起,希望各位先不要厌烦。为什么佛学都讲这些名相呢?太啰唆了,但是事实上,你如果看不懂这些名相的话,看佛经也不会懂;这些名相你搞不清楚的话,听佛法也听不懂。
名相
「名相」虽然常常合在一起讲,其实「名、相」是两个东西,用来说明宇宙的一切存在、千差万变与形形色色;小至于一草一木,大至于须弥山,都没有离开名、相。「名、相」这两个东西,「名」是名字,「相」是相貌,以花为例,花只是名字,但是这个「红」花,或那个「白」花,则是形容花的相貌与花的颜色。一有了这个名和它的相,它就带着个意义,同时也隐藏了它的内涵。那么,为什么名相这么重要呢?因为我们的名相都在观念里面,也就是说,我们活在观念里面,有我就有你,有你就有他,这只是名相而已;有好就有坏,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有是就有非,这些都是在说明名相都在观念里面。本来这些名相存在也没多大关系,可是我们凡夫却利用名相去学东西,而且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名相,愈弄愈糊涂,所以我们凡夫的烦恼,也就在著名、着相中,愈缠愈脱身不得。
名相是很令人困扰的,再举个例子。譬如说我叫印海,一说印海来了,你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一个和尚,有近视眼,还会讲几句佛法,就是说从名上面去想象,一切代表的意义都在里面了。这个名和相,事实上是假的,为什么是假的?因为这个师父取了个名字叫「印海」,假如这个师父颠倒过来叫「海印」,那又不同了,这个「印海」名词就不存在了。所以「印海」是代表一个 sample ,一个东西而已。可是我们凡夫都被名相所困扰,假如有人说,印海这个人很了不起,唉啊!我一听很高兴,为什么?因为有人赞扬,我就心花怒放。但是若有人说,印海这个人没什么了不得,跟我差不多,甚至比我还差,这下子我听了就不高兴了。你看,自始至终,我都被这个名所扰,假如不讲印海的话,倒还无所谓,可是一讲到印海,立刻就着相了。更有甚者,在这个地方只有一个印海,事实上,全世界不只一个印海,在台湾、在大陆,有好几个印海,不过都是老印海,我是小印海,因为法师常常喜欢取印海这个名字。虽然如此,讲到印海就好象是讲我一样,印海倒成了我专用的名字。讲到好,我就高兴,不好,就讨厌,这就是被名相给拉住了。为什么呢?凡夫执着嘛!
事实上,好也好,不好也好,如果你真正是好,名字与事实相对了,倒也名符其实;但是假如你是坏的,却被人说成好的,你不要去承当。为什么?因为这是别人戴高帽子的,他是捧你而已,事实你是不好的。换句话说,这个好坏要看事实,不要被名字所欺骗。所以我们一个人在家庭也好,在社会也好,都是为人家而活,人家说你好,你就高兴,人家说你不好,你就不高兴,你整天为人家而活,自己做不了主,被名相所欺骗了。最近我们讲到一个笑话,就是说我们在世界上都是骗子,你骗人家,人家也骗你,到最后自己骗自己。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这个人生也就是这样的,不管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是这样的,彼此都在骗,哪个被骗到,哪个就傻了。但是呢,你也骗人家嘛,到最后呢,自己骗自己,为什么呢?被名相、假名、假相给作弄、欺骗、诱惑了。
因为众生太着相,太容易被名相所骗,所以阿弥陀佛慈悲,就以方便法门,用名号度众生。不论你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或你观一下阿弥陀佛的相好,就是叫你不要执持世间的假名、假相,认为是真的,而能够离开烦恼。这么容易吗?的确是的,因为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愿,你若能一心执持「阿弥陀佛」万德的洪名,观阿弥陀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如此就逐渐没有烦恼,不会再为外境所转了。这就是阿弥陀佛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用持名的方式,来度我们这个世界的娑婆众生。
释迦牟尼佛不同于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讲了好多道理,以教义度众生。或许有很多老太太、老先生,觉得这些教义太深了,再怎么研读也无法了解,倒不如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了,比较实用,事实也是如此,他们也得到受用,因为阿弥陀佛有力量嘛。大部份的众生都喜欢既简单又有效的修行法门,但是要注意,事实上,你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是得教你一套「名、相、妄想、正智、如如」,还是要讲「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什么呢?因为不经过这个过程,你不能开悟,还有更妙的,不但阿弥陀佛在讲「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而且鸟在叫、花在开、风在吹,都是在讲这许多法来帮助你开悟。当然到了那里比较容易,不像我们现在为了生活忙,事情太多了。所以阿弥陀佛用名相度众生,这是阿弥陀佛与其它诸佛不同的方便,这叫「异方便」,特殊的方便。这种方便,是因为阿弥陀佛了解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性如此,必须用这个方法才能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妄想
名相虽然虚妄,但为什么有分别呢?这是因为我们有妄想。花不会讲自己是白的或是红的,是我们以凡夫的妄想心去分别它,知悉红的绝不是白的,白的绝不是红的,事实上花本身并不知道是红的,还是白的,它不会讲话,是我们凡夫的妄想去分别与执着,把花的面貌分得清清楚楚。因为有妄想,就在名相上面去分别,所以阿弥陀佛就要众生执持名号,叫你不要分别它。这是叫你转移目标,转一个方向,不要被名相所欺骗,因为由于妄想分别,我们就造业受苦而产生烦恼。看到好的境界,听到好的名字,就很高兴,假如这个名相是个冤家,一提到这个名字,就讨厌得不能听,但是假如一听到是亲人的话,立刻想要去看看他,被这个假名假相给拉走了,所以我们做不了主。因为我们不自觉地妄想分别,所以佛法叫我们修行,教我们降伏其心,使得这个妄心不被外面的假名假相所欺骗,这也就是禅宗里讲的离念、无念,就是要离开妄念,要把它放下。你不能放下,你就被外面的境界所拉而起烦恼,这样就永远无法得到自在。
阿弥陀佛号若一直念下去之后,有一天就能念到制心一处,到那时候,就会知道如何不再被名相所欺骗,所以念阿弥陀佛号是唯识净土特殊的一个方法。这个目的是要制服妄想,因为名相是外在境界,忘想是分别心,有妄想才会去分别名相。假如你把名相看成是缘起,是空,是假象的话,那么好的我也不贪着,坏的我也不讨厌,一切都能自己做主,妄想自然不会生起。当然这不是普通境界,这要有相当功夫的。所以佛法上说,你要是真正用功的人,并不是说读好多经,看好多书就够了,不是的,要能够于行、住、坐、卧各种境界现起时,都不被它拉走,那才能降伏其心。我们现在是在一个凡夫的心识境界,可是我们用功之后,就能够开智慧,也就是开启五法中的第三个法 ─ 「正智」。
正智
「正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清净的智慧。清净的智慧有什么作用呢?它能了解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妄的。有了正智,就不会被外面境界所拉走,而且在境界方面,都能自己看得透,看得清。看透彻了,就是圣人。他一方面心里没有烦恼,二方面不被外面六尘境界所拉、所俘虏,这就是圣人的智慧,叫「正智」。那么正智的对象是什么呢?就是「如如」。
如如
「如如」不太好懂,是「如实智缘如实理」的意思。有了圣人的智慧以后,对一切法都能了解它真正的涵意,不被它所蒙敝,就像灯光一样,光明万丈,看得很清楚,所以就没有烦恼,能够以智慧去处理一切。所以成佛以后,得到正智,「身、口、意」随智慧而行。可是我们不是,我们身也好,口也好,意也好,都是随烦恼而行,因为有烦恼,当然就起惑造业,有造业就受苦。圣人开悟以后,他以智慧为体,不再以情识为根本,他能了解宇宙的真相,所以他在观照真理的时候,是用最高的智慧,去体悟这个「如如不动」的真理是不生不灭,本无来去,不垢不净。这个真实不虚的境界,本来就是如此的如如法性。所以开悟的目的就是不被物所转,亦即是说,心能转物就如同如来。物是什么?就是名相。在这个地方用功的时候,就要随时照顾自己的念头,那当然一步一步地就能走向如如真理实相的境界上去。
念佛与「五法」
以上的「五法」中,用妄想去分别名相是凡夫境界,但是我们这些念佛的凡夫,当念阿弥陀佛名号,或观阿弥陀佛相好的时候,虽然仍旧用妄心去念、去观,但却能把平常妄想纷飞的心逐渐降伏下来,这个我们后面还要讲到的。当然若能不用妄识,而用清净心去念佛的名号是最好,你的心自然就清净,智慧立刻就显现,但大部份的凡夫仍是以这个分别名相的妄识去念佛。我打个比方说,有一缸脏水,泥土沙石混杂,看不到底,也不能用;经过明矾 (就是一种沉淀剂) 泡一下子,脏东西就沉下去,水就澄清了,水因此就看得很清楚,也可以用了。这比方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心就如同这一缸脏水一样,无始生死以来,许多虚妄习气把我们的心搞得很乱,今天你要能够使这个心沉静下来,就得靠念佛的清净正念,正念提起的时候,就好象水渗入了明矾,水就澄清了,事实上,水的实质与本体都没有变,水脏不过因为泥土沙石混杂于清水而已。念佛对我们的心的作用也是这样子,我们这个有情凡夫心,从无始以来都是这个心,可是因为烦恼的牵扯与覆盖,烦恼在里面滚来滚去,把我们的心变成妄心。这个挥之不去、如影随形的烦恼心,现在借着念佛的名号,来帮助我们的心清净,而生起智慧心,智慧心一生起,当然你所见的名和相,都是如如。所以念佛的作用,其实就是将「名、相、妄想」转至「正智、如如」的修行法门。
三自性与念佛
再下来比较深入一点,说「三自性与念佛」。讲唯识的人都会强调「三自性」这三种东西,把世间、出世间的事事物物都归属于三大类 │ 「妄想、缘起与成」三自性。我们先来了解这三个自性,然后再谈三自性与念佛的关系。
「妄想」自性
第一大类就是妄想自性,从唯识上说,也就是遍计所执性,简单地说,就是因为对外界不了解,自己起了一种执着所引起的妄想。要知道妄想自性,先要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妄想或执着之心。
没有智慧的人妄想特别多,这个妄想不是一生一世的,是多生累劫、与生俱来的。有一个比喻说,夜里匆忙回家,没有灯光,看到屋内一条蛇,唉呀!不得了,一条蛇,吓了一大跳,但是家里不应该有蛇啊,把灯光一打开,一照,被它欺骗了,是根绳,不是蛇。你看看,本来是根绳,以为是条蛇,被它吓了一大跳,吓得浑身发汗,是不是被它欺骗了?这个骗自己的,就是执着、妄想分别心。有了执着,看东西就没办法看清楚,容易被它欺骗,像这条蛇,先执着它为蛇,被它吓了一大跳,但是看清楚以后,才知道这不过是一条绳子。这种执着、妄想分别心,就是遍计所执性的具体显现。
「缘起」自性
了解了妄想自性,再进一步以绳为例,来看看这条绳究竟是什么。不论这条绳是麻做的,或是纤维做的,或是棉纱做的,它都是因缘而起。这个「绳」本身原不是绳,为什么呢?它是藉由人工、麻或纱,而结合成的一条绳,但是再深入去看,它也不是一条真的绳,它只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一个产物,但有绳的作用与绳的相貌。若一层层地推究下去的话,绳是麻做的,但是麻也不一定只拿来做绳的,麻也可以做鱼网,或做布袋,因为因缘不同,而变成不同的东西。所以事实上呢,绳也是假相,是一个因缘所生的东西,所以说这个绳有一个「依他起自性」。这么一来,一个蛇的执着,原来是一根绳,但绳又是麻做的,只是因为因缘和合暂时存在的一个相,这就说明了宇宙间因遍计执而起的事物,均是靠因缘和合而有的,换句话说,这种依它而起的假和合,是依种种因缘而生起的。
佛法的道理虽然很多,最直接地,就是从「缘起」去了解,知悉一切法的生起,无非种种条件、种种因缘的聚合,这一点在佛法,即是缘起论,或缘生论,这与其它外道不同。其它外道不论耶稣也好,天主也好,都说一切是上帝、天主所造,而佛法不是这么说,它说一切是因缘所生。讲「因缘所生」比较合乎真理,这个道理是佛所发现的,而不是佛所创造的。西洋宗教说,真理是上帝的,上帝是代表真理的,可是佛没有告诉我们,他代表真理,他只告诉我们,他发现了真理,是 discover 不是 create 。想想看,若真是真理,怎么能被创造呢?怎么能有人或神代表真理呢?所以佛没有讲创造真理,只讲他了解真理。好比说,我们都知道牛顿发现地心引力,但是地心引力老早就有了,只不过我们一直不知道而已。等到牛顿看到苹果向下掉,不向上跑,因此触发灵感,发现了地心引力,从此以后,我们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地心引力,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个地心引力不是牛顿创造出来的。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虽然在被发现之前,我们都不知道,但并不表示这个东西就不存在,而需要被创造。这个就是发现与创造之不同。
「因缘所生」的说法,可以说代表了真理,但是这个道理很深,所谓「缘起甚深」,一般人不太容易接受的。简单地说,宇宙间一切现象,是因缘所生,可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而执以为现象是实在的东西。譬如说,茶杯本来是由瓷土与沙,藉人工压在模型里制成的,然后才有这个茶杯的存在,这不是因缘所生的吗?「因缘所生」制造出这样一个「存在」后,过了一个时期,茶杯被打破了,因缘就没有了,这个茶杯的形态也就没有了,也就是说这个东西虽然是有的,但只是假有、暂时有,无法长存。这说明了「存在」并不是永远不变的东西,这就是「无常、苦、无我、空」的道理。
讲到「缘起」,必须要讲「依他所起」。宇宙间的千差万变,就是这么个真理。不管过去也好,现在也好,未来也好,不管佛出不出世也好,这个真理是永远不会变的,因为法性常住,本来如此,普遍如此,永恒如此。你如果能够真正了解这「缘起性空」的道理,你就开悟了,所以不要把开悟看得很高,以为开悟有多难,其实你若了解了世间法都是假的,就相似开悟了。怎么讲呢?假是假有,只是暂时有,可是我们凡夫从来不认为一切法是假的,认为是实在的,但是世间法没有一样东西是实在的,为什么呢?依他所起嘛。想想看,不依靠人家,你从哪里来?你自己一个人能生得出来吗?你自己一个人活得下去吗?不行的,没有一个人可以独立存在,每一个人都是彼此相辅相成,我们要了解世间法就是这样的。了解世间法是这样的以后,你就不会执着,起虚妄分别,起遍计所执心。遍计所执是什么呢?就是在名与相上面,以名计相,以相计名,这么一来就执着了。
「依他起」界于凡夫与圣者之间,同时互通二者,因为「依他起」是我们宇宙现有的现象。你看天地之间,黄花青竹无非禅机,看黄花也好,看前面的竹子也好,处处叫你开悟;你看苏东坡两句话,「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看见流水,如同听见清净的法音;看到高山,如同亲见如来的法身。这就是藉外面的环境,能够启悟自己的灵感,以助于开悟。可见外面的东西虽然是假的,但是有它的真理存在,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若你能从黄花、竹子、流水、高山去体悟,那么真理就在眼前,为什么呢?这叫理事不二啊,我们被事象所蒙蔽,不能见真理,只因没有智慧,妄想分别,所以是凡夫;若开悟了,成了圣者,那就成就「成」自性了。
「成」自性
第三个自性是「成」,也就是「圆成」,或叫「圆成实性」。什么叫「圆成」呢?你若能够了解妄想的缘起上,原本没有虚妄分别,那么放下执着就是圆成。「缘起性空」,既是因缘所成的东西,它就是空。为什么空呢?因为没有自性,世间相是假现象,宇宙相是和合假。譬如说,「今天」从哪而来?因为还有「明天」,有「昨天」,才有「今天」。想想看,若没有「明天」,「今天」怎么叫「今天」?相对而有的嘛。宇宙之间,没有一个法是独立存在的,世间一切法既然是因缘和合,对待而有的,本来就是圆满成就的,只是我们不了解而已。经过智慧分析以后,就能了解这「缘起性空」还有一个不变的真理普遍性,叫「圆成实性」 │ 圆满成就、真实不虚的。这代表什么呢?这代表圣人的境界,圣人的境界是以智慧去观察、了解「依他起」的真理,其实就是圆成实性;我们凡夫境界,因为烦恼、没有智慧的关系,所以在「依他起」方面,起种种的执着,就是偏见所执,就是虚妄分别。如此可见「依他起」通于凡夫,也通于圣者。
念佛与三自性
念佛与三自性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仍然得了解一切法是因缘所生。譬如说用口念佛,用眼目视佛像,用手烧一支香、供一朵花,这些都是「依他起」。这种种「依他起」的念佛法门,向前能降服你的忘想,向后能开启你的智慧;妄念若能持续不生,净念即能相继,于是智慧便能生起,真理就现在眼前。这个就是「三自性」与念佛的直接关系,这里面因为「遍计所执」限于有情凡夫,而「圆成实」限于圣人,所以「依他起」就格外地重要,因为如前所说的,「依他起」是通于凡夫与圣人的。
佛法中「依他起」是因缘所生,就是因种种条件而有的。那么这生死轮回从哪而来?当然我们说是无明造业,但是无明从哪而来的?一直追究下去,就发觉无明就是因为没有智慧,若能够把无明的根找到以后,就容易开悟了。这就是「擒贼擒王」的道理,王抓到以后,小罗喽就不会造反了,念佛制心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佛法讲生死轮回也好,成佛做主也好,与「依他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藉唯识宗破妄显真的偈子为例来解释,「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生死轮回就是从过去无始以来,一个一个的业层层束缚而造成的。业是什么?就是一个因,一个条件,就是佛法讲的一个种子。我们凡夫的起惑造业而至生死轮回,就是染污的「依他起」,换句话说,顺着十二因缘流转,就是生死轮回;逆着十二因缘走的话,就能成佛做主。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一切法的「无始时来界」,这个界就是因,就是这「依他起」所依的一个条件。像平常有句话说,小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好人像好人,跟坏人像流氓。为什么呢?因为环境所造成的。我们凡夫的心理就是自己做不了主,被环境所困扰,学佛以后就能随清净业,不随染污业,亦即不随染污的因缘,而随清净的因缘去修行,离开生死而趋向于解脱道,这个就是「依他起」的作用。
这里不太容易理解,其实一切法不管世间法也好,佛法也好,都是靠业而来的,业有很多形态与变化,因为有「无始时来界」,这是一切法所依,所以有六道轮回与涅槃证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说穿了就是「依他起」,就是因缘所生法,也就是清净的缘起就成佛,染污的缘起就是凡夫,很好懂的。念佛修行就是设法把染污消除,把清净显发出来,若净念相续,那就能成佛做主。这个地方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依他起」通于染污,也通于清净,我们念佛就是藉好的「依他起」,向佛的净界去走。
赖耶识与净土
下面接着讲赖耶识与净土。阿赖耶识是唯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点明白以后,才能了解宇宙人生的道理。学佛法要觉悟,觉悟什么?就是要觉察、觉悟宇宙人生。「察」就是观察,但只观察没有用,还要觉悟。「悟」是什么呢?就是真正面对它,了解它,不是只是知道而已,而是自己看到了,这就是「悟」的境界。「察」仅是观察,观察不能叫「悟」,只是了解而已,光是了解不能看到,不能现在眼前;觉悟了,成佛了,不但能觉察,而且也觉悟了。那么,为什么念佛可以去净土?这还得根据阿赖耶识来说明。
阿赖耶识为「主体」意义
阿赖耶识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的神经中枢或精神主体,是生死轮回的主体,也是我们成佛作主的主体,当然生死轮回是妄心作用,成佛作主却是真心显现。不管是妄心也好,真心也好,都与阿赖耶识有关,当然与念佛有关的地方,讲的是妄心、凡夫心。这就是下面非常重要的一段文所要交待的,「众生迷如来藏,成第八识,执持一切有漏染种,建立九界生死依、正二报」,提纲契领地说明了我们凡夫对如来藏的迷惑。怎么迷惑呢?就是把妄心认为是真心。
如来藏就是真心,如来就是佛,虽然凡夫也有如来藏,但被烦恼缠缚了,好比金矿里面有金子,但也有沙土,不是纯金;又好比月亮被乌云覆盖了,不能显现它的光明,但只是盖覆、藏覆了而已,并没有减少。所以你看禅宗的「六祖檀经」,慧能一开悟以后,他就说「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无去来,何其自性能生万物」,这几个「何其::、何其::」是什么意思?就是「到现在才知道真心是什么」,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生万物」不是上帝创造万物的意思,它是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是我们凡夫迷如来藏,就好比太阳或月亮在虚空里面,被云雾所覆盖住了,不能显现原有的光芒。现在我们学佛了以后,才知道每一个人有清净如来的智慧,但是迷它以后呢,就成了凡夫,也就是说,无明覆盖了清净如来的智慧,就成了第八识。那么,这个第八识到底是什么呢?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的阿赖耶识。
这个第八识或阿赖耶识很不容易了解,因为它藏在很里面。如果你说这就是灵魂嘛,就是我嘛,这下糟糕了,你变成又起「我执」了,本来没有我,现在变成有我,这是头上安头了。在这个地方不讲灵魂,当然在其它地方,儒教、道教、或其它西方宗教里面,认为这个第八识就是「灵」。但是他们说的「灵」是什么?他们说「灵」是由上帝来的,上帝抓一把泥土,呵一口气,变成一个「灵」。你们信不信?佛法里不是这样讲,这个「灵」是不错,人为万物之灵,但是人的「灵」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心」。心在什么地方?在心脏吗?不是的,这只是肉团心。佛法讲的「灵」是第八识,亦即是阿赖耶识,它有很多特殊作用,我们下面会一一分析,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潜在意识的一个精神主体,而这个主体本身,就唯识的说法是不会灭的。
阿赖耶识执持根身不坏
阿赖耶识能够执持根身不坏。根就是我们的六根,身是身体,或我们的身体叫根身也可以。根身只代表我们的身体,包括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能保持一个人活活泼泼的,能讲话,能思维。阿赖耶识执持根身不坏,就是说当一个人刚死的时候,他并没有坏,他眼睛不能看,耳朵不能听,鼻子不能嗅,舌头不能尝,身体没有感觉,到最后甚至没有一点体温,前五根已经没有了,可是第六意识还没有走,他还没有断气。假定说前五识、第六、第七识、到最后第八识也走了,这时候这个人可说乌乎哀哉死透了。为什么呢?因为神经中枢已经离开他的身体了,阿赖耶识再也不能执持这根身就是我,那就是真正地死亡了。
「八识规矩颂」有一句话「去后先来做主公」,说的就是一个人死了,眼睛、耳朵、鼻子、舌头一个个地失去作用,但第八识永远是最后一个走的,「去后」,最后走;来呢,先来投胎,「来先」嘛。有情凡夫要「做主公」很困难,就像夫妻结婚了,生孩子,但有些人好些年了,都没有生孩子,为什么呢?等父母亲因缘来,自己作不得主。投胎也是靠缘,不能随便找个父母,因为没有这个条件嘛。简单一点地说,人死了以后成了「中阴身」,飘飘荡荡,好不难过,看到有缘的父母在交合的时候,业力就起作用了。假如他与母亲有缘,就喜欢母亲,讨厌父亲,这个小孩就投胎成男孩;假如他与父亲有缘,就欢喜父亲,讨厌母亲,于是投胎成了个女孩。为什么?异性相吸,同性相斥,业力就这样把他拉住了。在这个投胎的时候,首先来的就是阿赖耶识,「去后来先」,是业力牵引他来这个世界上投胎,不管是男胎或女胎,他自己并做不得主。凡夫、圣人投胎虽然都是如此,但是圣人境界没有染污在里面,他能「做主公」依正念而来,只是藉父母的缘而已,他应他自己的因,并没有邪念,这是圣人和凡夫的不同。死亡后再投胎就好比换房子一样,房子坏了,就离开,再换一个新的嘛,但是这个不这么容易,我们换换看,不容易换啊,因为我们凡夫都有男女感情的念,无法「做主公」。
凡夫死亡与投胎,这么一个精神主体永远不断。这个主体,一到胎里面,在母亲的十月怀胎过程中,它就能执持根身不坏,细胞由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有身根而后有六根,有六根以后就呱呱落地了,成为一个人。出生以前,他也是一个人,不过没出来而已,出来以后,他从生到老这几十年当中,前六识有时候睡觉不生起,不看、不听、也不想了,但第七识和第八识却潺潺相续不断,一个「思量」,一个「集起」,这个东西佛法讲有「恒常」,的确是有的,这个境界比教深一点。为什么能「恒常」呢?因为阿赖耶识有一个「藏识」,「藏」是什么呢?就是「含藏」,本来就有,不需要造作出来,也就是「能藏、所藏、执藏」的意思,它能够一直保持根身不变,从生到死。
阿赖耶识执持种子
阿赖耶识能执持种子。什么叫种子?不是花种子、麦种子,这只是假借外物来比喻人也有种子。什么种子?譬如每天来听经,即是种个种子,那么种在那儿呢?种在八识田中。当然每天看到的、听到的、尝到的东西都是种子,换句话说,每一天所吸收的许多知识、能力、经验,第八藏识都能把它保持住,不漏失掉,虽然第六意识在睡觉时,什么都不知道了,但依靠着阿赖耶识,第二天他还能记得前一天的事,而且不但是前一、两天,不管多少年前的事情,他都能记得,甚至于过去生中的事情,他也不会忘记。为什么呢?因为有第八识保持种子不失。这像什么呢?就像我们接受外界的熏习以后,它有一个影响,而这个影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energy,就是能量。不要看原子能很小,但爆炸的力量很大,熏习也是一样。为什么呢?因为熏习下来很多的知识、精力、能力,能够保持在一生当中使用不断。
种子虽然有很多,各各不同,但是可以归纳为两种:一个是名言,一个是业种。什么是名言呢?譬如说,我们熏习了很多语言,你看,一个人又懂英文,又懂日文,又懂西班牙话,怎么那么聪明啊?这就是所熏习的名言,也就是语言、文字,从生下来,几乎天天学,学得太多了,所以你的脑筋有很多的东西,不会忘记。譬如你们来听讲经说法,为什么不会忘记呢?因为你每天听,每天熏习,把佛法的知识、概念,在你的脑海里熏习,便永远不会忘记。假如一个外国人从来不听佛法,什么叫佛,佛在哪里,什么叫阿赖耶识,从来不知道,他就是没有熏习这个知识,所以他的阿赖耶识里没这个东西,永远空白,直至机缘成熟,才有可能下种。再讲浅一点说,我们一个人知识丰富,是多闻、熏习,累积而成的,不是一天一夜就有的。如果你从小到老,一生都能这样熏习的话,就不会忘记,而且可以把这生的东西影响到来生,这也是阿赖耶识、藏识的关系。它因为能藏、含藏一切的种子,这个种子的影响,就是「能」,就是名言种子。
另一个业种,简单一点说,就是造什么业,就得什么样地果报。你这次骂人一句话,损害人家,下了种子,造成别人不好的反应,这就造了一个恶业;称赞别人一句好话,使人欢喜,使人有希望,这就种了一个善业。业有三种,分善业、恶业、无记业,为什么我们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然时间过去了,空间过去了,怎么还有报呢?因为业种不亡。好比种子放在仓库里面,没有放在田里面发芽、开花,但这个种子是永远不会坏的,它有它的功能性 function 在里面。这个功能性是什么呢?就是它能够保持业力相续不断,也因为如此,才能讲因果,讲业报。并不是另外有个阎王老爷,看你今天做好事,记一记,明天做坏事,记一记,最后死了,阎王老爷算个总账,赏善罚恶。这是我们中国儒家、道家的思想,并不是佛教的思想。印度经典上没提过一个阎王老爷,可见阎王老爷是我们中国人创造的。儒家因为没有到这种境界,所以不懂阿赖耶识的道理,就是现在最高的、最先进的科学、心理学等等,也没有办法证明阿赖耶识的存在。这是释迦牟尼在甚深禅定中,启悟到的一个真理,因为人的存在与人生,是完全依第八识来的,不但使根身不坏,而且还保持一个种子熏习的作用。
阿赖耶识执持「变现器界」
阿赖耶识能「变现器界」。为什么讲这个道理?因为这个世界不是人家造给你,是自己造的,为什么呢?这个世界这么大,整个地球这么多人口,好象是先有天地,后有人类,可是不是的,应该是先有人类,后有天地。环境是跟着人而转,不是人跟着环境转。我们中国人讲要升官、发财,要看风水,在佛法来说,则看你心有没有正,才能「人杰地灵」。也就是说,人做得好,地就灵,人做得不好,给你好地方,最后也倒楣;你若没有福报,弄些名目,或巧取豪夺,就算弄到了风水宝地,也没有用,再好的福地,你也住不安稳,马上就得搬家。譬如说某人有福报,买了一百万元的房子,但是你去买买看,就算你有一百万的房子,结果头痛了,今天缴保险,明天缴 payments 什么的,饭都吃不下,没有福报嘛。
再打一个比方说,这是过去慈航老法师讲的故事,因为这个道理很深,所以必须用讲故事的方式。他说有人养了一只猪,他说:「猪大嫂、猪大嫂,你在猪圈里面这么脏,这么邋遢」,于是就替猪大嫂洗了个澡,换了个好的被单,好的床,好的蚊帐,洒了香水,都弄舒服了。但是这个猪不到一个小时,又大便、小便,混身又弄得臭哄哄地,他并不是不要干净,而是没有福报享受啊!一个畜牲怎能和人的福报平等?再说「骯脏」在他的业报里,不见得就是骯脏。你看报纸上有一则外国人和猪接吻的报导,这个人不用看一定脏得不得了,怎么和猪接吻?猪和人是这么地不同,猪是畜牲,没有人福报大,这东西很脏,很粗糙。这个故事说明了众生八识田中的共业所产生的环境完全不同。
人虽然也苦,但至少比畜牲好得多了,环境好,享受也好。为什么呢?因为佛法讲业报,业报从哪里来的?从种子来的,所以又叫业种。你种了好的因,就得到好的果报;你只能住二十万的房子,就不要想住三十万的房子,为什么?福报不够住不得的。每个人不但今生造业,过去生中所造的业,也会影响现在,现在会影响未来,它是一个连环性,不是一个很多的点。阿赖耶识会把你过去的福报,带到现在,把你现在所做的善恶因,带到未来去。好比一个有钱人的儿女,他生来就是福报大,因为父母有钱;假如在过去的帝王之家,贵为太子,百官大臣虽然偌大年纪,看到了还是要磕头,因为生为太子,福报大。当然福报是无形地、看不见地,皇帝才是踏踏实实地,但是做皇帝当然是享福报。不说古代,说点现在的。常常看到马路上,鲜亮华丽的车子跑来跑去,不禁会问,为什么他们开的是五万块钱的汽车,我一部坏汽车「踢踏、踢踏」地还开不走,因为没有福报嘛。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有一年在纽约,冬天很冷,看到那些 homeless 孤苦伶仃,虽然政府给他们钱,也给他们避寒的房子,但他们住不下去,非要在外面流浪,弄一个纸箱子当被单,到垃圾堆里捡东西吃。他们只能过那种日子才觉得舒服,叫他们住好的房子,保持整洁,不要酗酒,他们反而过不下去。为什么?没有福报享受嘛,当然这信不信由你们啦。
既然福报是修来的,但是怎么从前世会带到今生来的?这是因为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着种子,有「变现器界」的作用;同时因为每个人心里面含藏着许多不同染污、清净的种子,它所显现的环境因此也有大有小,所感的环境也就有好有坏。譬如投胎当人,为什么有人会在美国,有人会在中国?首先「变现器界」显现大小不同的环境,大环境就是像美国、中国,再次一点, orange county 或苏州,是个不大不小的环境,这是大环境的显现。小环境也是这样,像家庭,每人所应现的家庭小环境都不同,或更小一点,每个人面貌都不同,这是因为每个人心里面造的业不同,所以家庭、相貌也不同。如果过去生没有种过福报,自然生在很差的环境;若种了善因,今生就生在好的环境中享受,若没有这个善因,对不起,一超过应有的享受,就开始头痛。这也就是说,每个人的造化、境遇千差万变,是因为每个人造的业不同,善业、恶业一起搅和,这个能把业由过去带到现在的,就是阿赖耶识「变现器界」的执持作用。
讲了那么多例子,如果你还是不能理解,那么看看今天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亿万人口中,有的人很享受,有的人却是一辈子受苦受难?像现在,我们在美国,过得很舒适,但你到非洲,或大陆很多穷乡僻壤去看看,虽然是我们的同胞,我们的父老兄妹,但是他们过的日子却很苦。我们很僥幸,逃难逃到台湾,台湾享福还不够,还跑到美国来享福。虽然如此,美国也不是人人可以享受,压力很大,福报不同,遭遇也不同,若没有福报,就算千辛万苦地跑来美国,也是茍延残喘,打工渡日。是不是?这福报那儿来的?当然是自己修来的。为什么带到这生来?就是阿赖耶识「变现器界」,也就是阿赖耶识由业的变化,显现了环境,这依业之报,即成了日后依靠的环境。
为什么讲这个呢?因为极乐世界的清净国土,是阿弥陀佛从无量劫以来,所修的清净业种在极乐世界里开花结果,所形成的一个清净、庄严世界。所以今天我们念佛的人,可以有福报地在这娑婆世界念佛,很诚敬地观照到佛的因缘所聚集的清净佛种与清净善法,这些种子待这一生过去,到了下一生,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在那个世界,与阿弥陀佛与诸上善人相聚一处,享受一个清净的微妙、庄严国土,这个叫「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不懂这个道理的话,我们修行、做好事,有什么用呢?死了就完了嘛。从这些地方去了解佛法,才知道佛法是整体性的,不是片断性的,也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个阿赖耶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