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吒经全文

南岳怀让的禅学思想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29 09:54:59作者:僧伽吒经全文整理

南岳怀让作为禅宗中的一位高僧,他一生都在为禅宗的发展而努力,也在为众生讲解禅法,让众生都能够开悟。因为南岳怀让的禅学方面修行深,所以他的禅学思想影响力也是很大的。只是南岳怀让的禅学思想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南岳怀让的禅学思想是什么

1、禅学思想渊源

怀让的禅学思想渊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启蒙阶段,二是学律阶段,三是学禅阶段。其十岁即雅好佛法,亲近善知识,在金州弘法并预言怀让必成道业的三藏玄静(生平不详),应该是怀让的佛学启蒙者,此是启蒙阶段。二是学律阶段,对怀让的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则是其剃度恩师及得戒和尚的恒景律师,怀让在律师座下先修学/乙年,受戒后又依律学戒五年,共十三年的佛教仪规及佛学理论的修学。即怀让从十五岁至二十八岁的黄金时期均在恒景律师处受业。恒景律师精于律仪,教宗天台,译经着述,硕果累累,怀让深受其益。三是学禅阶段,怀让离开恒景律师后,参嵩山安长老,《景德传灯录》卷四《嵩岳慧安国师传》云:

有坦然怀让二人来参。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何不问自己意?曰:如何是自

己意?师曰:当现密作用。曰:如何是密作用?师以目开合示之。

在这段古老的公案中,可以看出慧安国师重于自性参悟的禅学意蕴。所谓“祖师西来意”,即初祖达磨自西天来东土传授禅法,究竟有什么旨意?其目的在于体究佛祖之心印,与“佛法的大意”一词共为表示佛法之奥义、禅理之真髓,并对此加以反省考察,以明了诸佛列祖悟道的根本精神和关键所在。老安要求弟子不为外境所动,当以契合自性的悟境为重。而一切语言文字只是真理的第二表征,即所谓的第二机,你所论述的佛法精髓已经加入了我人的识见,早已偏离了原本的真实。佛法在修道的路上,必须要将它贯摄于自心之中,并加以实证,成为学人心性的一部分,这才有实在的意义。

老安以“目开合”来显示“密作用”,正是曹溪门下所传的“性在作用”,即自性的作用体现在举手动足之间、扬眉瞬目之间,也就是说,平常生活的气息,无不灵活地透露着自性的光芒。然而如此高深莫测的禅理对于刚刚跨人禅学堂奥者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即契机)。怀让离开嵩山往曹溪参慧能六祖达十五年(《祖堂集》为十二年),尽得六祖心髓。《祖堂集》有一段此师徒对机的一段公案:

师乃往曹溪,而依六祖。六祖问:子近离何方?对曰:离嵩山,特来礼拜和尚。祖曰:

什么(么,原文作摩)物,与么来?说曰:说似一物即不中。……师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还假修证不?对曰:修证即不无,不敢污染。祖曰:即这个不污染底,是诸佛之所护念,汝

亦如法是,吾亦如是。

怀让初到曹溪,便能直截了当地与六祖机缘契合,这与安长老的悉心教导是密不可分的。对于六祖“与么来”的双关语,怀让巧妙地回答道:这与身心相俱的心性,是不能用言语表述的,析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说什么都是多余的。虽然不能放弃修证,但其本来清净无染。六祖非常认可怀让的体悟,并告诉他,这个不染污的人人本具的清净本性,是诸佛及修行者应加以护念的,即应将我们的着手处,放在直探心源上,而不是处在的形式。

怀让禅师从律学人手,继而天台、禅学,起讫十五岁,依恒景律师十三年,再参老安国师,又随六祖十五年(或十二年),可见怀让禅师的修学生涯是比较漫长的,恒景律师给了他严谨而踏实的修学作风,老安国师使他明了心性作用的奥秘,在曹溪经慧能六祖的指点,他终于得到了南宗禅法的精髓。

南岳怀让的禅学思想是什么

2、磨砖成镜

怀让的得意门生马祖道一常常在般若寺的传法院坐禅,由此而引出有名的摩顶砖成镜的公案。《祖堂集》卷三载:

马和尚在一处坐,让和尚将砖去面前石上磨。

马师问:作什么?

师曰:磨砖作镜。

马师曰:磨砖岂得成镜?

师曰:磨砖尚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也。

马师曰:如何即是?

师曰:如人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

师又曰: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於法无住,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解脱理也。

马师闻师所说,从座而起,礼拜问曰:如何用心,即合禅定无相三昧?,

师曰:汝学心地法门,犹如下种。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

又问:和尚见道,当见何道?道非色故,云何能观?

师曰:心地法眼,能见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矣,原文作乎)。

马师曰:可有咸坏不?

师曰:若契于道,无始无终,不成不坏,不聚不散,不长不短,不静不乱,不急不缓。若如是解,当名为道。

南岳怀让的禅学思想是什么

通过这段公案,可以看出怀让禅师的禅法精神之所在:一是能否通过坐禅达到完全的解脱,乃至成佛?当时流行的壁观、看净、禅坐等法,对身心的调适、精神压力的舒解,诚然有莫大的功效,但要达到完全的解脱,乃至成佛,显然是不可能的。明心见性成佛,当从心性上着手,而不是专注于呼吸等法可以解决的。这里怀让举了两个比喻,即磨砖成镜喻、驾车喻,以说明坐禅与成佛的关系。特别是驾车之喻所蕴含的修持理论,基本能解决明了对于身心修持的关系,即成佛的关键在心(牛),而不是外在的形式(车),而对心性的修持并不在于禅坐。

二是怀让继承六祖对禅定的解释,即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因而禅非坐卧。而佛亦非相,所谓若知诸法空相,即见如来。此即怀让倡导在生活中体证佛法,而不仅仅是禅坐中。若修持禅定,即使达到甚深的非想非非想处定,一样也没有解脱,因而坐禅不是解脱之道。但这里怀让并没有排除坐禅的功用和特色。

三是具有南宗特色的心地法门,即通过认识自己人人本有的清净佛性,就像为解脱“下种”一样,在外在的因缘成熟的情况下,就会自然而然地体悟佛法的真谛。

四是契合心地法眼,则能见于佛道;而修持无念禅法所得的无相三昧,也同样能契合佛道。

五是佛道离于两边的执着,无形无象,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人本具,是成佛作祖的潜在力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