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要学会放轻松
发布时间:2024-10-14 03:04:26作者:僧伽吒经全文
最近又有几位师兄不约而同地问到了吃素的问题,因为吃素,给她们(对,主要是女师兄)的家庭生活带来了不少烦恼和困惑。老公不吃、孩子不吃、婆婆不吃……然后,自己就孤立了,问题多多就出来了。
吃素,挺像生活中的财富,就是钱。钱很重要,但也不要把它放在一个过于重要的位置上。因为钱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于是我们就容易形成一个习惯性结论:钱太重要了,没钱是不行的。有钱就可以。于是把所有事情的正面和钱挂上钩,就顺理成章形成一些结论:钱等于幸福、等于成功、等于婚姻、等于生命、能使鬼推磨。
凡事走到极端,就一定是错误的。沈氏定理。凡事走到极端,就一定走向它的反面去了。
类比来看吃素,很像上边说的钱。吃素是件好事,于是就很容易把所有好的结论都和吃素挂上钩:吃素就等于修行、就等于精进、等于持戒、就等于成就、就等于往生……不吃素就代表堕落、就代表不成就、就代表懈怠、代表魔。
不要把吃素放在一个太重要的位置,搞得自己很紧张。
真正评价一个修行人,是否入道,应该有着很多标志,吃素是排不进前十名的。我们可以列一列,想一想,一个好修行人的标志有哪些?比如观世音菩萨。你第一念想到观音菩萨时,想到什么呢?大慈大悲、包容、谦卑、忍辱(我骂什么菩萨也不会生气)、微笑的、低眉顺目的、和蔼可亲的、是救我们出苦海的、智慧的(楞严经里写了菩萨的般若智慧、心经里的观自在菩萨 )、菩萨啊是无所不在的随时变化分身无数的、你还能举出来, 但你会想到“观世音菩萨是吃素的”这个命题么?这个标志吗?
吃素很重要,但又不能把这个吃素的重要性摆在其他重要性的前边,相对于吃素,谦卑更重要、包容更重要、顺服更重要、你的出离心更重要,你不生气更重要、你能时时和蔼微笑面对所有人更重要、你永远不说别人的过错、不背后议论他人的是非,这个重要、哪怕对最笨最傻的人你也没有嫌弃心,这个重要;你放下所有的执着,哪怕对亲人也不贪恋,这个重要;你对佛法僧三宝的坚定的皈依心,绝对重要;对阿弥陀佛无伪的信心,绝对重要。
这些是我们应该时时提起的。而不是动不动就“你学佛了?那你吃素了吗?”你把吃素和学佛划上了完全的等号,这不公平,也不是智慧的知见。否则,喜洋洋就是大成就者了。
修行有个总原则,就是喜乐。而喜乐的前提,就是心态要放松。看过一则故事:好弓要放松。
长孙晟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神箭手。四十岁那年,他收了一名徒弟,教他学习射箭。一天,长孙晟带着徒弟去弓箭坊买弓。进得弓箭坊,徒弟一眼就看见屋子中央的柜台上摆放着一张样式精美的弓, 一天,长孙晟带着徒弟去弓箭坊买弓。进得弓箭坊,徒弟一眼就看见屋子中央的柜台上摆放着一张样式精美的弓,弓弦绷得紧紧的,弦上架着一支箭,从木质到雕花,完全符合一张好弓的要求。
徒弟对长孙晟说:“师父,我们买这张弓吧。”长孙晟看了一眼说:“我们要买的弓,都挂在墙上,这张弓并不好用。”徒弟再仔细观察墙上的那些弓,发现每张弓的弓弦都松松垮垮的,并不漂亮。他疑惑地问长孙晟:“师父,墙上的弓,弓弦都不够紧,能好用吗?
”长孙晟反问徒弟:“你认为弓弦紧的就是好用的弓吗?”徒弟点点头:“我是这么认为的。”长孙晟指着那张弦绷得紧紧的弓说:“你别看它样式好看,只不过是摆个漂亮样子。它日夜都绷着,看似有力,其实早已没有韧性了。你觉得这样的弓还能用吗?真正好用的弓,弓弦都是松弛的。唯有松弛,才能保持弦的柔韧,也才能将箭射中理想的目标。”
修行有如射箭,只有让意志的坚定和心灵的柔韧结合起来,方可将修行之箭射到既定的靶位上。
运动员,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演员演戏、学生考试,乃至世间万物,都如此。紧张了,就会出问题。你去看病,医生会对你说什么:放松一下啊,别紧张。
不要因为吃素,搞得自己很紧张,也搞得家人也紧张,压力很大。什么叫自己紧张呢?就是想吃素,觉得好,但和家人一锅炒菜,那这样算不算严格吃素呢?不小心沾上了肉,是不是犯戒了呢?是不是自己一天的佛就白念了呢?是不是表示自己不精进不虔诚了呢?是不是阎王就要惩罚自己了呢?
然后想着让家人也一起吃素,但家人就是不听。于是搞得矛盾重重,互相都觉得是个累赘,一块吃饭都觉得别扭。上次有位女师兄说:她吃素,和家人去旅游,丈夫吃海鲜,她劝阻不成,就在旁边念往生咒。我就说“你真把自己当唐僧了,什么还都不会,念咒倒是学得挺快。” 说完大家也笑了。我接着说:“以烦恼心、不满心念的咒,再好的咒也成了诅咒,不但不能超拔众生,还会和那些众生结下逆缘呦。反过来,能有一颗凡事接纳心、欢喜心、包容心,那你念什么,什么就灵。”如果我们总是把别人当妖怪,想着去降伏,那我们就是把亲人变成了冤亲债主,估计离分崩离析也快了。
学佛要学会放松,放松就是放下。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坚持下去。有位女师兄说刚开始学佛时吃素,搞得家里家外都很紧张,后来竟然坚持不下去了。最近她改变了方法,“这次也没那么讲究了,在家可以自己做点素菜,在外面就吃点锅边素,自已别人都方便,也坚持到了现在。”这正是古人所谓“轻履者行远”啊!
放松的状态,才是快乐的。学佛难道不是快乐的吗?如果越学佛,自己和家人都是紧绷绷,那玩了,早晚玩完。你不可能坚持太长时间的。
修行都知道要精进,但一味精进,也不是件好事。意思是不要过分用力,不要著力太狠,否则会太紧太崩失去平和、失去从容失去安详
有一个沙门,晚间诵持迦叶佛留下的《遗教经》。“其声悲紧”:他的声音很悲恸,很紧张的样子,他自己觉得很惭愧,不要修行,要退步了,觉得自己做不到。
佛陀问他,听说你在家时会弹琴?是的。如果弦太紧了,会如何?弹不出声音。如果太紧呢?就会绷断。那要怎样?要不紧不松,才能弹出好听的音乐。
佛陀:我们修行人修道也是如此。身心也要调适合度。如果一味急躁冒进,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疲倦。身体疲倦,就会产生退失。所以合度中庸,才是正道,身心才会清净安乐。
“处中得道”。说明了人学道的方法,应该好好地调身、调心,不要令身心太紧张,或太懒惰。
既要精进,又要放松。既要严谨,又要随便、无所谓、大大咧咧。
有僧人问赵州从谂禅师∶「如果有人想成佛,该如何做呢?」
赵州回答∶「干麽这麽费力!」
僧人续问∶「那不费力该怎麽做呢!」
赵州回答∶「不费力的话,就已经成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