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89集
发布时间:2023-11-20 03:03:10作者:僧伽吒经全文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六一一页:
钞【三、亦胜诸余功德者,六度万行,法门无量,而专持名号,则种种功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如前文中广说。】
这是莲池大师为我们指出来,念佛法门的第三种无与伦比殊胜处。前面说过,第一种殊胜,念佛胜过持往生咒;第二种殊胜,说明念佛胜过持一切神咒,为一切神咒所不及;今天这第三段,大师告诉我们,它超胜无量无边的法门。不仅本师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种种法门都比不上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圣号的功德利益,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所宣说无量无边的法门都不出这六字洪名之外,所以这句佛号实实在在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的大总持法门。我们在《弥陀疏钞》圆满的时候,把名号功德显示无遗了,真正叫做和盘托出,我们才认清楚这个法门,才真正明白持名念佛的利益。
『六度万行,法门无量』,这两句包尽所有一切的法门,大乘包括了小乘,六度就是整个大乘法的总纲领。「法门无量」,无量无边的法门,菩萨「六度万行」就包括尽了。『专持名号』,名号就是指阿弥陀佛的名字,著眼点就在一个「专」字,这个字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得不到念佛种种功德利益,问题就在这个「专」字上我们做得不够,甚至我们还没有做,这只要我们冷静反省一下就知道,也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所说的「夹杂」。我们念佛夹杂的东西太多,夹杂著无量无边的世间法,牵肠挂肚就是夹杂,还夹杂著许许多多的佛法,因此持名的功德利益就不显著。假如我们能专,把世出世间这一切法统统舍掉,专持名号,那个功德利益就非常明显,而且很短的时间就见效,短到什么程度?本经佛给我们说「若一日若二日」,顶多七日就见效。你要问:这是真的吗?这可能吗?确实是真的,确实可能。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看到过这些例子,看到过这些事实,这是我们不能不明白的,不能不深深反省的,因为夹杂不专的伤害太严重了。我们无量劫来在六道里搞生死轮回不能出离,诸佛菩萨眼中看到的,真正叫可怜悯者,迷在三界六道里。三界六道像迷宫,的确时时刻刻想出去,就是找不到门路,永远在这里面团团转。佛虽然说得清楚、说得明白,你要想出去,一门、专精,这个话我们听多了,我们也看得太多,可是从来没有去做!多听多看依旧不起作用,一定自己要认真的去做。
在古时候我们看到最明显的例子,这是《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都有记载的。宋朝莹珂法师念三天往生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没错!三天成功,可见得经上讲的一日到七日不是骗人的,那是真正放下、彻底放下,一心专念。平常一般人念佛的,我们在这些传记里面所见到的,从半年到三年大概都成就了。所以过去曾经有人问我,因为他们看《往生传》,那些念佛人大概念三年都走了,他说:怎么会那么巧?难道念了三年,他寿命就到了吗?不可能有那么巧!没有那么巧,为什么念了三年都走了?三年功夫成就了,他可以走了。他也可以不走,我们心里想「可以不走就不走!」人家能走的人,可以走赶快走,为什么?两个世界不能比!不能去的,是没法子!真有法子去见佛,这经上所讲的,你生到极乐世界那种殊胜庄严,不要说别的,说一桩事情,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有能力千百亿化身,这个多自在!你就有这个能力了。所以人家功夫成就了,赶快去!一时一刻都不想在这个世界多待!凡是还不太想去的,依旧是迷惑颠倒,舍不得这个臭秽的环境,还要在这个染缸里多染几天。这是念佛人确确实实功夫成就的事实。成就而不去,还留在这个世间的,那是他的特别悲心,为什么能去还不去?他要留在这里度众生,帮助别人,接引大众。可是接引大众要有缘,哪一个成就的人没有慈悲心?哪一个成就人自己能往生,为什么不多带几个人去?没有缘,缘是什么?我劝你,你肯听,这就有缘。我劝你,你不相信,那就没有缘,没有缘那就走了,没有理由再住在这个世间;有缘,那就是他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的理由。有缘一定要多住,没有缘,早一天见佛,早一天到西方世界亲近阿弥陀佛。
所以这是专,专精的利益不可思议。我们做不到专,就是没有彻底的放下;不能彻底放下,还是没有能看破。换句话说,对两个世界的情况没搞清楚。如果我们把西方世界跟娑婆世界彻底明白,清清楚楚,那就不一样了。彻底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不染,为什么?你把佛在《金刚经》上说的话完全证实了,佛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这两句话不仅说的是世间法,佛法也是虚妄的,《金刚经》上没有说「凡所有法皆是虚妄,佛法除外」,没有这个说法的。佛在世间所讲的一切佛法也是有为法,所以世出世间法统统要放下。放下之后,真心就显露;一丝毫放不下,那都是障碍,都是麻烦。障碍什么?障碍了自性,障碍了本心。学佛最终的目的、最大的愿望是成佛。什么叫成佛?明心见性,心性圆满显露就是佛,就是究竟圆满佛;究竟圆满的显露,里面就一丝毫的障碍都没有了。大乘佛法常说,「只须除妄,不必求真」,求真的那个念头还是个妄念,所以不必求。我们求生净土,这是愿,我们在日常功夫上没有这个念头,就是一句佛号老老实实的念到底,你为什么念?念就是求生净土!不要一面念一面又要求生净土,一面念里面一面又有障碍在里头,这个心很难清净,我们讲功夫很难成片,不容易得一心不乱。所以这个「愿」跟「求」要辨别得清清楚楚,有愿无求,心是清净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平常大乘将一切佛菩萨的愿归纳起来,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诸佛菩萨的总愿,大愿的纲领。有愿不能有求,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普贤菩萨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跟随喜都是清净心,随缘而不是攀缘;攀缘,已经起心动念了。随缘,不起心不动念,自自然然就成就了。
『种种功德,摄无不尽』,种种功德,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无量法门的功德,实际上包括一切诸佛如来的功德,为什么?『以不出一心故』,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又很真实。所以大家不要以为我们自己修学的功德很少,到哪一天才能成就?真的,如果我们要是得一心,你的功德就无量无边,为什么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如来是一心,你也一心,你的心跟一切诸佛的心是一个心,决定没有分别、没有界限,你想想,一切诸佛无量劫来所修的功德都变成自己的功德了,就是这么回事情。可是你要知道,如果你迷,你这一迷到底,迷人的心跟我的心是一个心,所有一切迷人造的罪业都变成我的罪业,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是不是这个事实?大经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意思好深好广!这是事实真相。因此,众生才有共业。你觉悟了,迷惑逐渐舍弃,悟性天天在加强,你这一回头,就是共业里出现别业,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迷悟是真正的关键,苦乐的关键、升堕的关键、圣凡的关键,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
在所有一切法里面,你能够抉择念佛法门,一切经里面你会选《阿弥陀经》,这叫真正觉悟,这叫彻底觉悟、究竟觉悟,诸佛如来赞叹。你要不相信,你去看《观无量寿佛经》,韦提希夫人在这个世间吃到苦头,遇到灾难了,想求解脱,求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没教她,只把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状况展现出来给她看,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佛是以他的神力把诸佛刹土变现在她面前,让她都能看见。她统统都看到之后,她选择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欢喜了、高兴了,她选的一点都不错。这一尊佛欢喜,一切佛都欢喜,一尊佛赞叹,一切佛都赞叹,选对了。这个一念觉真正不可思议,真实了不起。因为无量劫的轮回,你这一生选对了法门,决定超越,而且一生当中圆满成佛,这个多难得!多么殊胜!任何一个法门,纵然选择你有能力修学,不能在一生当中成佛,这个诸位必须要晓得。密宗里面讲的「一生成佛」,是成藏教的佛,那个佛的能力只跟阿罗汉差不多。大家念《印光大师文钞》,印光大师讲得很清楚。印祖是西方大势至菩萨化身来的,他老人家的话就是大势至菩萨说的。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我们在《楞严经》里面念「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他是真的专,专到了极处,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他用什么方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那就专到极处。我们还要念个《阿弥陀经》,他连《阿弥陀经》都不要了,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从初发心到成无上道。成无上道之后,到十方世界教化众生,还是用的这个法门,自行化他,永远不变。我们在一切经里面所看到的,确确实实他老人家真的是第一,这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效法。我们遇到这样的善知识,如果还要不相信,那真是愚痴到极处,那真的是经上讲的「一阐提」,一阐提就是没有善根,遇到这样的大善知识,还不能够信受奉行。
所以要晓得,这个地方根本的理说出来,一心!这一心里头含义是无尽的深广。我们跟佛一心,我们跟一切众生一心,我们跟阿鼻地狱也是一心。十法界因缘果没有一样不具足,哪一个果报起现行,确实这个权不在别人,在自己。就看你自己怎样选择,这个选择是缘,因是圆满的。这个意思,大师在此地不细说,前面说得太多了。今天我们非常欢喜,《疏钞》这是第三遍,我们从七十三年开始讲,今年八十三年圆满。实在讲并不是《疏钞》真的讲了十年,在这十年当中断断续续,我们在国内的时间很少,在外国的时间很长,当中我们还曾经掺杂著讲《无量寿经》、《观经》,讲了其他一些经论,总算今天我们这个《疏钞》第三次圆满了。虽然后半部没有细说,如果要细说,我那个时候想像可能会讲到四百次,今天我们看到二百八十九次,很好!我们第二遍有录音带,讲了三百三十六次。第三遍,后半部我们没有细说,虽然没有细说,但是经义、精华都说出来,现在人喜欢精简,不喜欢罗嗦,所以也非常符合大家的愿望,愈是精简愈好。我们省时间,把全经的重点要义都抓出来了,都掌握到了。底下这一段开示,我们读了之后没有不感动的,莲池大师对我们的期望,苦口婆心的劝导,怎能不感激?
钞【愿净业弟子,专其信,不二其心。】
修净业一生能不能成就,这是个关键,要『专其信』,不能三心二意,能专信、专愿,自然万缘放下了。
今天上午一些老朋友来看我,问我有没有写日记,问我有没有把修学弘法事迹记下来,将来留一个传记给后人。我告诉他,我没有日记,也没有笔记,什么时候讲的经,讲完统统不知道了,不但那个经讲完不知道,我下了台,都不晓得这一个半钟点在台上讲些什么话。记这些东西干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的东西还要认真把它记下来,我们要想功夫成片就难!可是世间人他喜欢这些,就因为喜欢这些,所以就出不了三界、就超越不了轮回,处处执著,要求成绩表现,我们哪有成绩?心里什么都没有了,这叫成绩。心净则土净,心地干净了,这个叫成绩。现在我听说有不少人把我这些录音带写出来,还有一些人发心在整理将来出书,那是他们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们要的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早一天见阿弥陀佛,除此之外,这个世间没有我们所要的,没有我们所求的。钞【如经云:设有一法,过於涅盘,亦所不顾。】
这是举经来做一个比喻。『涅盘』是究竟圆满的佛果。经上假设说,这佛说的,还有一个法门比如来极果还要殊胜,我们听了怎么样?我们听了也不要了,专到这个程度!我们今天一般人差劲就差在这里,人家来给你说:还有比念佛好,比念佛成就还要快!心马上就动了,阿弥陀佛不要了,去跟人家学别的法门。风吹草动,信心就动摇,这样的人修学,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所以,决定不动摇。佛来劝你、释迦牟尼佛到你面前来劝你,我还有一个法门比念阿弥陀佛法门还要好,我们听了怎么样?谢谢释迦牟尼佛,我现在就阿弥陀佛念到底,我不愿意再改其他法门,要有这样的信心,这才能成功。
钞【禅宗知识,有教人但持话头,一切不作。】
这样的禅宗大德是真正的善知识,他『教人但持话头』,你们要把这个字看清楚,禅宗是参话头,它不是参,它是「持」,持话头是什么?话头就是阿弥陀佛,持话头就是持名念佛,话头不要参了,好好的持就行了。那个「持」是个字眼,你看那个很有味道!不要参,老实念佛就好!这是把那个参禅的人拉回来,叫他老实念佛,「但持话头」就是老实念佛。『一切不作』,不要再参了,不必参禅了,老实念佛就成就。
钞【故知原业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
这是说明真正的大德,真正觉悟、真正明了,实在讲,唯有这一门一生当中可以成就;其他的法门虽然修,只是种善根而已,这一生当中想了生死、出三界都不可能。这叫真善知识,你从前是参禅的、是念咒的、是持戒的、是学教的,全部都劝你回来老实念佛,你过去所学的那个统统放下。『原业余门者』,业就是修学,原来修学其他法门的都要『改修念佛』。这个我们在《净土圣贤录》看到很多,就是我们净宗的祖师也是这样示现的。你看永明延寿大师,禅宗的大德,从禅宗回过头来专修净土、专弘净土,变成净土宗的祖师,净土宗的六祖。蕅益大师,这个人身分没露,不知道是个什么人?我们从他传记里面看,他是从天台里面回过来的,他是学天台的,晚年专修净土,专弘净土。他老人家著《弥陀经要解》,后面有一篇短短的跋文,述说他写《要解》的经过,九天写成的。印祖对他的赞叹:「即使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个赞叹,赞叹到顶点。我们晓得,印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那蕅益大师是什么人?我们在猜想,要不是阿弥陀佛,必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否则的话,不可能解释得那么好。《弥陀经》里面的意思都被他点出来了,注解并不长,简单扼要,经义是字字句句都点示出来,确实不容易!所以我们讲《阿弥陀经》历代的注解,确实《要解》是第一。
莲池大师是蕅益大师的老师,但是蕅益大师跟莲池大师没有见过面,蕅益是私淑莲池,蕅益大师修学净土法门,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了,读莲池大师的书,自己发愿做莲池大师的学生,私淑弟子。可见得他对於莲池大师的仰慕,《疏钞》跟《演义》,蕅益大师一定念得很熟,绝对不止念一遍,所以他赞叹《疏钞》博大精深,这是真的。劝人回心转意,专信净宗,专修净宗,《疏钞》好,《疏钞》面面都讲到;如果已经信了净土,希望这一生决定得生,《要解》好,《要解》简单扼要,帮助你这一生决定得生,这是《要解》跟《疏钞》不同的地方。
钞【何况原念佛人,乃变其所守,而复他尚,心怀二路,志不归一,云何三昧,而得成就?】
这个地方几句话是念佛人最忌讳的,念佛为什么不能功夫成片?为什么不能得清净心?为什么不能往生?大师在此地一语道破,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要常常拿这个反省检点。如果我们犯这个毛病,我们念佛往生就没有指望。人家学其他的法门,到最后尚且舍弃回过头来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我们原本念阿弥陀佛的,听了别人几句闲言闲语,把自己念佛舍弃去搞其他的法门,这个错了,大错特错!这就是『心怀二路,志不归一』。何况现在人「心怀二路」,不止!心里十条路、八条路、百条路、千条路,常常看见的,二路还算不错的。但是你要晓得,二路都不能成就,何况多?这是说明我们这一生如果真正想往生,真正想永脱轮回,一定要依教奉行。还有一等人,他说起话来,我们听到似乎也很有道理,他怎么说?这样说来,念佛人真是一点感情都没有,家亲眷属儿女都不要了,一心就念阿弥陀佛去了,太自私、太冷酷了。听听也满有道理,其实这似是而非。我们在三界六道为业力所主宰,自身难保,家亲眷属、你的儿孙,你能保得了吗?你能照顾得了吗?冤枉用了心,没有能力!你常常放在心里,不过是一大堆烦恼而已,决定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他们想法、看法错了,没有见到事实。专心念佛,一心求生,你这一家出了一尊菩萨、出了一尊佛,佛门里常说「一子成佛,九祖生天」,所以你的家亲眷属有诸佛菩萨护念、有龙天善神照顾。我们自己想照顾,照顾不了,佛菩萨护法神是真的能照顾得了,这是世间人不懂的。世间人愚痴,他没有看到!我们常常听这些话,我们心里明白,不会为他所动,他只看到一面,没有看到那一面。一个人修行有成就,一家、一族人都享他的福,这个自古至今,诸位如果仔细观察,这都是事实,你都能够亲眼看到。
我们举一个最浅的例子,倓虚大师《念佛论》里面,讲青岛湛山寺那位女居士张氏往生。她有两个小孩,大的才十岁,小的当然更小,她有个先生,生活非常清苦。在那个时代,她先生是拉人力车的,在码头上工作,每天赚那一点辛苦钱,一家人一天的生活,一天不去做工,一天就没饭吃,过那么苦的日子。她学佛了,在湛山寺念佛会,每个星期都去参加,家境那么样的清苦,念佛堂里面,当然也没有人重视她,她在念佛堂打杂,厨房里面洗碗,做这工作。你看她念佛念成功了,往生多自在、多潇洒!预知时至,坐著往生。往生前几个小时还嘱付她先生、嘱付她小孩,她走了,她真的放下了。小孩那么小就走了,忍心吗?她这一走,那个样子一往生,你想想看,湛山寺念佛团那些同修,哪一个不照顾她的小孩?她那个小孩福报马上就来了,这叫真正照顾到。看到这个小孩的母亲念佛这样的成就,没有一个不欢喜,没有一个不尽心尽力去帮助她,去照顾她。这是真正聪明、真正有智慧,真正能够照顾家庭、照顾儿女。所以,志向专一非常重要。志不专一,三心二意,念佛三昧就不能成就。念佛三昧通指: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都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里面功夫有浅深不同,最浅的是功夫成片,能够念到成片就决定往生,往生就有把握。我们所看到的,许许多多预知时至,走得很自在、很洒脱的,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你要问:他们功夫究竟念到什么程度?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里面好的,假如我们功夫成片分成九品,上三品可以达到生死自在,这个自在就是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在这个世界上再住多少年决定不碍事。这个不是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那当然就更自在了。功夫成片能达到这个境界,这就说明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如果讲一心不乱,真的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功夫成片,人人都可以做到,这就叫万修万人去。如果不依照这个方法,我们或疑或信,或念佛或持咒、又或者修其他的法门,这一生在佛门里面只种一点善根,不能起作用。
钞【直至无常,空无所获。】
『无常』就是到死的那一天,一直到死,你是一无所获。换句话说,你的一生依然是业力在支配你。生死有命,大限到来依旧还是随著业力去流转,这叫『空无所获』。
钞【罔思己过,反起谤言,呜呼谬哉。】
大师感叹,那个念佛人到临终的时候,阎罗王派小鬼来抓他,他还不服气,还在谤佛,「你看我一生都做好事、都念佛,不能往生,还要去见阎王,佛骗了我,这个经法不灵」,谤佛谤法。他不晓得他自己没有如理如法的修学造成的过失,还要去谤佛谤法,罪上再加罪。
疏【称理,则自性空,是拔业障义;自性有,是陀罗尼义;自性不有不空,是生净土义。】
这几句话说得非常的圆满。自性确实是空,换句话说,真如本性里面哪里有业障?可见得业障本来无,本来无的一定可以拔除,一定可以断干净。自性有的,决定可以证得。『陀罗尼』是总持,一切诸佛如来的大总持法门是什么?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决定可以证得。空是从体上说,有是从相上说,非空非有是从用上说。在作用上,哪有不生净土的道理?下面这一段《钞》里面用禅宗的意思来讲:
钞【觅心了不可得,一切业障,谁为根本?】
这个『心』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三心,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不可得」,哪来的业障?这是真的。现在为什么会有业障?你误会了,你在那里打妄想,以为三心真的可得,以为三心真的有,这就迷惑颠倒,就造成业障。三心确确实实没有。由此可知,业障就像浮云一样,不是实在的。可是你迷的时候,它起作用,浮云真的把太阳遮住,确确实实把本性迷住了。一念觉,业障就空了,业障就没有了;一念迷,业障就现前。真心自性,一念觉,真心自性有,一念迷,真心自性还是有,不属於迷悟。业障属迷悟,迷的时候有,悟的时候就没有了,所以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大师在此地问了一句:谁为根本?
钞【即心无所不具,一切功德,何弗总持?】
这是讲空无形相的自性,它起作用的时候能现一切相,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真心本性变现的。现在的科学家讲得好,一切相是波动的现象。波动的现象,就不是真的,就是假的,跟《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意思已经非常接近了。科学家看出这个事实的真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根本就不存在。所以这个相是幻化的,是幻相,不是真相。十法界就是迷悟程度差别不同变现出来不同的境界,迷得少、悟得多的,就现四圣法界;迷得多、觉得少的,就现六凡法界;全迷不觉,那就是阿鼻地狱的法界。『即心无所不具』,十法界是本心里头本来具足,迷悟而现的。『一切功德』,上从诸佛下至恶道众生都包括了,这是『总持』。
钞【当总持而不立纤尘。】
这一点是我们修养当中最高的指导原则,因为我们晓得事实是「相有体无」,体是空的,《心经》上讲的色空,「色有性空」,所以可以受用而不可以据有,也就是说不可以执著。受用,诸佛菩萨受用得很自在!没有执著,所以他自在。我们今天受用里头起执著,病是在执著,不是讲受用,可以受用的,怕执著。《华严》上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可见得不可以有妄想,不可以有执著,那么你在十法界受用就自在,就像诸佛菩萨在九法界里头游戏神通,广度众生。
钞【有是即空之有。】
『有』是空的。
钞【无根本而出生万法。】
没有根本,这一切万法「法尔自然」变现出来的,不必去追究,追究不出来的。只有从甚深定境里面一眼就看清楚了,绝对不是研究探讨去探索可以能够得到真相的,那永远得不到真相。一定要从定功当中,清净心,这个境界就显得清清楚楚。
钞【空是即有之空。】
『空』不是顽空,空不是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是即有之空』。
钞【即有则不空,即空则不有,不空不有,惟是一心,不越一心,是名净土。】
维摩长者给我们说「心净则土净」,这段话可以拿来解释这句经,什么叫心净则土净,这个意思就非常的圆满了。我们真的明白了,真的清楚了,我们当下对於自己以及对於自己生活的环境,观念马上就改了。「观」是看法,「念」是想法,我们的看法、想法马上就改过来,就入佛知佛见。我们跟佛跟大菩萨想法、看法完全相同,那叫「入佛知见」。《弥陀经》不能小看它,禅宗最高的境界就是入佛知见;《法华经》标榜的更清楚,「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没有《弥陀经》来得方便!没有这一句佛号来得容易!这一句佛号,大势至菩萨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入佛知见。末后《钞》的这三行,文字不多,义理真的是究竟圆满,愈看愈有味道,愈体会愈真实,能帮助我们念佛三昧在短时期真正成就。所以这三行要多读几遍,细细的去参究。《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三遍到这个地方圆满,谢谢诸位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