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吒经全文

禅修之旅 第六讲 审查遍知智(三法印智)──透过直接的体验,了知无常、苦、无我

发布时间:2022-07-11 10:09:04作者:僧伽吒经全文

第六讲

审查遍知智(三法印智)──

透过直接的体验,了知无常、苦、无我

欢迎各位来上我们的禅修课,提早大约十分钟来禅修是好事,可以让浮躁不安的身心平静下来。当心变得平静、平和时,它变得更易于接受。更易于接受指他能接受更多,吸收更多。

当我年轻时,还在大学读书时,在研读任何艰深的课程之前,我会禅修十分钟,然后再去读那些书。禅修颇有助益,如果不禅修,当我读书时,我可能读了好几页,却不知所云。因此,每当阅读时,尤其是读艰涩的书时,我会禅修大约五到十分钟。当我必须参加考试时,我没带任何笔记或书,我只带一支钢笔、铅笔、身分证和尺。

有些人想要读到最后一分钟,我没这么做,我只是让我的心保持轻松和平静。当铃声响时,我进入教室,坐在我的位置上,在发试卷后,我常常将考卷倒过来,我不会立刻阅读考卷,我只是坐在我的位置禅修大约五分钟,我没有闭上眼睛,我不想任何事情,不想考试,只是吸气和呼气,让心平静下来。然后慢慢的将考卷翻过来,慢慢的阅读,不着急,然后慢慢的回答所有问题。如果你慢慢的并且很专注的回答问题,你会花较少的时间去完成它。这是以轻松的方式做事的秘密,轻松自在,不着急,不但能迅速完成,而且花较少的时间。

学习更有效率,不只在一件事情上,而是在任何事情上,有效率的最好方法是:平静、平和的处理一切事物。如果你很急,浮躁不安,你将花更多的时间去处理事情。你可以在做每件事时禅修,这样,做事的品质会更好。在我们一生中,如果品质太差,我们将无法满足。

如果没有品质,你如何能满意?如果你只重量不重质,你不尊重你所做的事或你所使用的东西。当我做事时,我会把它做好,并且很恭敬的去做;当我使用某物时,我会很疼惜、小心的去使用,它的使用期限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品质」用在人际关系亦然,要真的认识彼此,真的尊重、关心,彼此珍惜,而非偶然的关系。对于你所做的每一件事,要付出更多的关注。问你自己:「我如何以最好的态度做这件事,以最高的心的品质来做这件事?」以这种心态做事,你将对你所做的感到非常满意。

如果你的心的品质是高尚的,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有良好的品质。

现在我们来讨论毗婆舍那,上星期我们已谈论第二观智:观察身心互为彼此生起的条件。心为身体生灭现象的因,而身体的变化又是心的生灭过程的因。当禅修者深深的沉入内观,观察身心现象互为因果时,他的观智有足够的力量,并且非常清楚的看着自己的心念。禅修者开始观察事物的生起,刚开始,他只能看到自然的特质,他无法看到当下生起的事物。每当他专心时,他可以看到所发生的事物,但是他无法知道是何时开始发生的,有时模糊不清,直到某些情况发生后,他才知道现在发生的事,而他无法观察它真正的开端。

当观智变得更强时,他开始观察所缘境的生起,然后另一个所缘境接着出现,之后另一个所缘境又生起;过了一会儿,禅修者看到所缘境生起,停留一会儿后便消失。每件事物变得缓慢,念头、感觉的生灭变得缓慢,这仿佛是在电影中所看到的慢动作。禅修者可以观察所缘境的生起,停留一会儿,然后消失;有时所缘境稍微改变,然后消失,这种变化也是无常的一种相貌。

禅修者开始观察所缘境的生起,所缘境只持续很短的时间,然后灭去。你如何能在这种情况下找到满足感,观察所缘境是不会有满足感的。在这阶段,如果禅修者听音乐,他将听到一个音符出现又消失,另一个音符出现又消失,其间没有连续性。他真的无法欣赏音乐,他会想:「我以前认为这音乐真的很好听,但是现在它没有意义。」如果没有连续性,我们无法欣赏任何东西。

在这阶段,禅修者开始观察:「我们怎么可能喜欢这些事物,任何事物都不持久。」无论他们是乐是苦,禅修者开始观察所缘境的生起,它持续非常短的时间,然后消失,因为他们生灭不已,所以他们是苦的。我引用Patisambhidamagga(《无碍解道》,小部,12)中的句子来说明:

Atitanagatapacuppannanajdhammanajsavkhipitva vavatthanepabbasammasanebanaj.~Pts i.54

Dhammanaj指名法和色法的现象;Atita指过去;Anagata指未来;Pacuppannanaj指现在。你会发现这句子没有按照次序:过去、未来和现在。这意味着你不必按照顺序来观察这些事物。无论过去发生的,或未来将发生的,或现在发生的事,此人视为一体,并视之为无常、苦、无我,这种智能叫做思惟智(Sammasana-bana):指能观察名法和色法的现象,观察它们的无常、苦、无我。我们在那里开始?我们从现在开始观察身心所发生的一切现象,并且知道它是自然现象。我们只能观察它的特质,无法观察概念;我们无法直接体验概念,我们只能思考他们。因此,我们只能体验身体的特质,像硬、软、冷、热、压力、移动、重等等。我们可以直接体验这些特质,而不去想他们。

此外,心也有它的特质,贪有它的特质,如竭力想得到某物,渴望某些事物;如果得不到的话,你会感到挫折、厌恶,想要破坏等等。任何身心的特质,我们可以观察它,没有人的存在,只有生灭过程。我们观察它们互为彼此生起的条件,所缘境的生起必有其因;过了一会儿,你观察它的生起,短暂的停住,然后消失。在观察现在所生起之所缘境后,我们可以了解过去也发生同样的事;不管多久以前,所发生的都是同样的事。

事物可以不同,如果你观察它们的特质:硬、软等等;或观察心的特质:乐、苦、贪、厌恶、骄傲、嫉妒、妒忌、智能、慈等,你观察这些特质,你发现他们生起又消失。他们生起是因为有足够的因让他们生起。禅修者开始观察,在内观的这个阶段,有许多念头会生起,因为此时,禅修者开始全面的观察,观察三法印:无常、苦和无我,以及三世:过去、未来、现在,他全面的观察并把它们简化。无论以前发生什么,它们全是身心的生灭过程,只是现象;无论发生什么,无论好坏,它们生起又消失。之所以生起又消失,是因为它们有足够的生起的因,而消失是自然的现象。事物的生起必有原因,而消失则没有原因。例如,为了发出声响,必须有原因,必须有人去撞钟;所以有人撞钟,才有声音,你才能听到钟声,这钟声变得越来越弱,然后消失。所以,消失不需要任何原因,是自然而然。我想:在物理学方面有类似的规则,在热力学的第二定律提到:事物的崩溃瓦解是他们的本性,不需要任何理由。

因此,禅修者开始观察整个生死轮回的过程,以简短的方式,只是一瞥。无论何种身心现象的生起,是因为有充分的原因,然后消失。事物可能不同,它是一种概念(pabbatti),而它的过程是胜义谛,哪个是真实的?当你解说它的过程时,它成为一个故事。在禅修中,我们不解说任何事物,我们不把事物弄在一起,我们在每一时刻观察每一个现象。当你能分别观察每一个现象时,你才能观察到它的性质。如果你把事物弄在一起,它变成一种概念。

当禅修者培养「缘摄受智」(paccaya-pariggaha-bana)时,他观察身心现象的生起,他的观智变得强大,而且自动的往前进。禅修者观察生灭与苦,而且发现无人操控。这些自然现象不会跟着任何人的愿望,你不能说:「希望我的身体如如不动。」身体总是在动,整个身体总有非常细微的振动和运动,当有声音时,你不能说:「希望我没听到。」如果有声音,有耳朵,当你注意时,你会听到这声音。如果有足够的原因,它会生起,任何自然现象亦然,它们不会听从我们的愿望,有时我们会想:如果我们发展心力,我们将可完全控制自然现象。你可能听过:在过去有某些人,他们花了许多时间去发展心力,他们似乎可以控制现象界,但是他们去世了,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生与死。他们全都去世了,连佛陀也去世了,他们无法逃避死亡。

当你观察细微的身心的生灭现象时,你真的能控制身体的任何部位和你的心吗?请告诉你的心停止想一分钟。我们想了几十年,请告诉你的心:现在停止想60秒。你做不到,但是如果你已经修行很久,你可以做到。不是因为你希望如此,而是因为某些条件(缘),修行也是一种条件(缘)。由于我们已经修行很久,我们可以使我们的心暂时保持平静,这并非指我们能控制它,然而透过重复的修行(asevana-paccayo,习行缘),你可以使某些事情发生。

透过内观,禅修者开始观察和接受事物是无常的,「我已经听了好久,而且听了很多次。我想:我了解它、相信它;只有现在,我观察到它真的是无常的,是苦的。」对这种现象,我们如何能找到真正的、持续的快乐?我们发现:没有人控制它。我们无法控制自己,使自己不老。如果有能力控制,我想让自己一直都是25岁。现在,我已经是它的两倍,人生之旅我只走到中途,这意味着我想活到100岁,如果可能的话。如果我照顾自己,我可能长寿,但是不去控制身体,这并非指我们不应该照顾自己。

「当我死时,我死了,我不在乎。」这不是正确的态度,好好照顾自己,使自己健康长寿,才能学习更多。在这一生中,我们已经投入许多,要最有效的利用这一生。当我们清楚的观察所缘境生起时,我们会想:「这是真的,生起又灭去,是苦,它是真实不虚的。」然后一再的观察它,我们发现:没有人控制它,它生起又灭去。我们不能说:「现在生起,不要灭去。」也不能说:「不要生起!」他们还是会生起。

「不要想太多」是非常重要的,当要进入下一个观智时,你会想很多。每当你有新的观智时,你会去想,因为这是新鲜事,所以你很兴奋,你觉得你有些成就。有关法的念头会生起,也要观察这些念头,想起法,想起苦、无常、无我。有时候,非常短暂的观察激励你进一步的去修行,但是不要去想。试着去观察所缘境,而且就在当下。

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句子︰ Ekasavkharassapi aniccataya ditthaya'sabbe savkhara anicca'tiavasesesunayatomanasikarohoti.~~KvuA 160(《论事》注释)

如果你观察无常,即使是一种有为法,如果你观察它的生灭,清楚的观察它,它会使你确信:所有事物都是无常的。这好象你想取下一大片的墙,但是太大片了,你无法碰到边缘,因此你在中间取出一块砖,如果你能取出中间的一块砖,下一块砖会较容易取出,这是为什么无法了解所有事物的原因。首先,试着去了解一件事,在你身体的任何现象,如呼吸的感觉或任何动作。试着让你的心住于一境,而且时间尽可能的长。

你的心住于所缘境越久,你的观察会越清楚,你会清楚的看到所缘境的生与灭。

一旦我们观察自然现象的一个面向,我们也会观察到其它方面。不要急,让你的心住于一境的时间尽可能的长;当你观察到无常时,你会确信「诸行无常」: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这意味着你毋需去观察「诸行」,有为法太多了,只有佛菩萨能看见全部。聪明睿智的人能观察更多,更广泛。「观察诸行的生灭和无常、苦、无我的许多面相」取决于个人的智力、学问和知识,因此,你的知识越丰富,你想的越多,你禅修的进展越慢。虽然你有许多佛法的知识,当你禅修时,不要想太多。

有些人误以为他们可以思考无常、苦、无我。他们用念珠在念诵:无常、苦、无我,念了数千次。他们相信透过念诵,可以了解或观察到无常、苦、无我。这样做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你不能想无常、苦、无我,你只能观察。当你观察时,你会开始想,不要去想。有些人认为:要完全了解无常、苦、无我,必须了解过去(前世)发生的所有事情。

在缅甸有一所禅修中心鼓励这种修法,他们鼓励培养非常深的禅定:第四禅,并训练心回到前世。他们回忆前世,并且看到临终的最后一刻,最后的意识;然后看到新生命的第一个意识,回忆那一生,并且再看到最后的意识,然后又看到新生命的第一个意识。很少人有这种本事,也不必要,因为你需要花好几个月的时间,并且每天禅修二十个钟头。如果你一天只禅修几小时,你不可能培养这种强大的定力:完全入定,心不散乱,你可以住心一境,并让你的心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特别是那些无俗事缠身的僧侣,他们必须身体健康,而且能坐很久,坐好几个月。对在家居士而言,这是不容易的,也不必要。

在这个阶段的观智,非常精彩的佛法开示也会在心中出现。由于定力和观智的增长,思想变得非常深邃。有关佛法的见解变得非常深刻,而且可以观察到一个人的一生及其意义,也能观察所发生之事,及事物的短暂无常。你会发现:某些事物如何让你不开心,借着舍离,你把它视为现象而非人,这种现象不属于你、我或我的。当你能从舍离的观点来观察事物时,你会发现:没什么好兴奋的,这让你轻松许多,强烈的轻松感,甚至某些心理疾病也会消失。在不同的层度上,我们的心全有病,你相信吗?并没有一个身体完全健康的人,医生们知道:没有完全健全的心。这并非指你疯了,你只不过是处于正常状态,正常的「不健康」。当你获得这种舍离的观智时,你的心变得非常健全。

真正的健康指清楚的了解(有自知之明),没有其它方法能让心理健康。

有些人意志消沉,当他们禅修并且到了这个阶段时,沮丧会消失。我再一次的提醒你们:不要想太多,尤其是想「苦」。当你观察无常时,你去想它,你看到越来越多的无常,它变得越来越清楚,你非常信服。当你观察苦时,你发现没有圆满的事物,没有什么可令人满意,在短暂一瞥中,你非常了解苦。如果你开始去想它,你将失去舍离之心,而陷入想「苦」,这将使你再度沮丧,在定力的推波助澜下,你深陷其中;定可以用在好的或坏的方面。不要想「苦」是非常重要的。

当观察到这种现象时,禅修者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没有永恒的自我、永恒的实体。一切事物总是在改变,你要把一切事物视为生灭的过程。

如果你观察一些事物,你发现只有两种过程:一种是身体(物质)的,另一种是心理的,两者不断的生起和消失。在我们禅修前,我们知道:事物不会持续不变。我去年的快乐现在还在吗?我们知道快乐不会持久。痛苦又如何?痛苦也不会永久;看、听都不会持续太久,这是十分明显的。在禅修中,当有声音生起时,这是一种物理过程,你会立刻听到,然后声音会立刻消失。我们观察耳识的生起和消失,观察两者同时生起和消失,这使我们确信:诸行是无常的、是苦,无人控制,这是一种生灭过程,我们观察它的生起和灭去,它并不坚实(asarakatthena);Sara指坚实。如果你把一棵大树的中间劈开,你得到树的坚实部分,这也称为 sara(坚实的核心);Asaraka指没有实体,没有持续。

凡是无常者亦苦,凡是无常和苦者亦是无我。因为无法控制它的生灭,所以是苦;当你观察时,苦在其中,因为是无常的所以是苦;因为有为法是无我的,所以是苦。如果我们希望获得某物,我们不会把它视为是苦的。

有句重要的话︰Udayabbaya-pilana(生灭的逼迫)。Pilana指逼迫、逼恼;Udaya指生起;Baya指灭去、消失;事物的生起和灭去是一种逼迫。当你思考它时,要真的了解它是非常难的;当你禅修时,你可以看到事物一再的生起和消失,它真的是一种逼恼,一点也无法平静。当你获得最高的观智时,你可以看到生灭的逼迫,你甚至可以观察到你的「正念」,此时,正念变得非常敏锐和清楚,你可以看到所缘境快速的生起和消失,而且非常准确。你甚至可以感觉到「知道无常」也变成苦:「我不想再知道,我不想再观察生灭现象,它是一种逼迫、逼恼。」在我们了解这种道理之前,当我们听到令人愉快的事情时,我们会想:「这东西非常好,我喜欢它。」但是当你有深的观智时,「必须听」也是一种苦。

在某些时刻,我们不想看、不想听任何事情,甚至不想知道任何事情,已经知道够多了﹗然而你无法停止观察,你仍然知道:现象的生灭是一个接着一个,你无法避免这种生灭现象。你发现这种生灭现象是一种逼迫,但是不要去想它。当你观察它时,你会了解,我只是给你指点。有时,你也会看到自己的意识:我们想要愉快,想要使自己快乐。当你看到这种念头生起时,你可以看着它,它会立刻消失。

当你看着念头的生起和消失时,这些念头如何使人快乐,没有「人」在里头,念头本身也是无常的。

有许多念头生起,当我们看见意识的生灭时,我们观察它的生起和消失,而没有改变它的本质。这意味着如果有任何欲望或贪念生起,它无法改变成另一种性质,在它能变成另一种性质之前(事实上它不能改变),这欲望或贪念已消失。欲望生起为欲望,它也以欲望消失。在某些书里谈到有关心理状态、意识和智能,书上说:你能把你的愤怒改变成爱,这是不可能的。你无法把你的愤怒变成爱,变成慈;你不能把嗔变成慈。嗔生起,它也以嗔消失(不会变成慈)。

慈生起为慈,它也以慈消失;它不会改变性质,它独特的、固有的性质不会改变,它会生起又消失,这是为何它是无常的原因。

关于这点,禅修者有许多疑惑,有些人认为:他们能把一件事情变成另一个。有句巴利文说:Paramattha不会改变。有些人被这句话的意思弄胡涂了。「Paramattha不会改变」指它是永恒的(常),它的本质不会改变,但是它生起又消失;生起又消失是无常的,这种「无常」的特质不会改变,这句话并不矛盾。特别是对那些有潜力当禅师的人而言,这句话非常重要。

问与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谢谢你的发问。我们所谓的氢是什么意思?由氢我们可以得知:我们有一个理论架构,一个原子中,有一个中子、质子和电子。当我们观察氢原子时,我们会发现:即使这个原子也总是在改变,无法保持稳定,由于它改变如此快速,以致于看起来相同。如果你深入观察氢原子的架构,你会发现:电子总是获得光子(photons),又放出光子。收到光子,又放出光子,所以电子的能量一直在改变,我们不能把电子视为一样东西。

我读过物理学好几年,我对物理学非常感兴趣。我记得一名物理学家,我对他颇有兴趣,他是诺贝尔奖得主Feynman(霍曼),最近才去世,他也是美国太空总署的成员。(其它的物理学家也有相同的说法) ,他说:「一个电子不是一件事物,而是一种理论架构,它只有能量,而能量总是在改变。」深入观察原子核亦然,你会发现:原子核本身,中子和质子一直在发出和接受能量,它无法保持原状;如果我们拍下整个照片,它似乎保持原状。如果你深入观察这种能量模式(pattern),你会发现:它总是变动不居。我们不能视任何事物为一件东西,整个宇宙是一个生灭过程,而非一件事物。

当我们视某物为一件东西时,它似乎「没有改变」;但是,如果你视电子、中子、质子为一个过程,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在改变。当他们结合在一起时,他们也在改变,他们甚至改变他们自然的独特的性质。「氢」的自然的独特的性质和「氧」的固有特性并不相同,当你将氢和氧结合在一起时,你获得一种新的质量,虽然是新的物质,却无法一直保持原状。

在毗婆舍那,我们只正谈论事物的特质,不谈论「一件事物」,因为没有「事物」这样的东西。我们永远无法略去事物的特质,而去谈论一件事物,我们只能思考它。毗婆舍那禅的目的是让我们不执着,我们执着许多事物,也因此而受苦。我们执着什么东西呢?我们执着我们所接触的事物。我们不会执着我们未接触过的东西,我们执着于我们所看到的、闻到的和尝过的东西。我们执着任何与「我」有关的东西。

当我们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时,我们会发现没有持续的经验。我们毋须观察「没有什么」持续,我们需要观察的是「没有持续的经验」,经验是无常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这是「需要知道的」最重要的事,除了经验,有什么能让我们确实相信?没有什么事物能让我们确实相信,即使在物理学的理论方面也一再的被修改和改变,物理学家甚至对电子没有把握。我被训练为一位电机工程师,我问:「什么是电?」他们说:「是电子在移动。」我说:「什么是电子?」我一直深入观察这些电子,到目前为止,我没有找到真正的答案;这对我而言非常有趣。在毗婆舍那禅,我们观察直接的经验,因为那是我们所执着的。

我们所谓的「我」是什么意思? 我们把过去的经验放在一起,因此约定俗成的称之为「我」;如果没有过去的经验,则没有我。

当一种好的念头生起时,禅修者观察它是好的念头,而它以好的念头消失,没有改变它的性质。没有改变它的性质是重点,这指不好的念头没有变成好的念头,好的念头没有变成不好的念头。在内观的这个阶段,禅修者可以非常清楚的观察到这些现象。

当你观察生灭现象时,你可以看到:是否有任何不悦的念头生起又消失。你不需要对它采取行动,当任何欲望生起时,你只要看着它,它会自然消失。你什么也不需要做,你没有被迫去按照你的念头行事,你不用去服从你的念头,你可以选择。

\

如果你认为:这是我要做的正确的事,去做,但是不是「必须」做,否则我们会被迫去做许多事。

我们看到喜欢的东西,便生起贪念;听到不喜欢的事,便感到沮丧,没有选择的余地;但是,当我们观察自己的心时,我们可以选择,我们可以不要贪念、不要沮丧,我们是自由的,这是一种极大的自由。

在这阶段,有许多重要的事要牢记在心。一是:不要想太多。要仔细的观察现象的消失,我们已经观察它的生起、停住和消失。此时,要注意它的消失,当它消失时,有一个间隔(gap),之后,另一个所缘境生起又消失,而又有一个间隔。

如果你专注于所缘境的消失,你可以培养敏锐的觉知,你的观察变得更敏锐。让你的观察变得更敏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太多,你的心会变得迟钝。此外,为了让你的观智变得更强大,要选择适当的环境,你的住处和食物很重要。要吃对食物和吃正确的数量;如果你睡太多,你会变得迟钝。你需要足够的睡眠,至少一天四小时,禅修者一天只睡四小时仍可以保持健康。不要去看、去听不适当的事物,如果你真的想禅修,不要看电视,不要读杂志,或做任何会干扰你的心的事情。不要听太多新闻,避免交谈。我们无法活着而不交谈,但是,在严肃的禅修时,尽可能少交谈,而且只谈论法,这会帮你培养敏锐的观智。

亲近有正念的人,与有正念的人交往。如果你与不想修行的人交往,散心杂话,你会失去正念。适当的温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住在非常热的地方,要培养深定和正念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天气太冷也不适合,温度应该在舒适的范围内。不要去会干扰你禅修的地方,你必须考虑:「这是禅修的适当地方吗?我去禅修是适当的时间吗?」即使某些地方适合禅修,你也必须考虑时间,如果你三更半夜去那里,这是不适当的。你所谈论的内容和你交往的人非常重要。

你必须调整你的姿势,如果你躺的时间太长,你会失去正念;试着保持警觉,保持醒着和安定。禅修者会发现:如果他保持正念的话,就在当下,正念会帮他更清楚的观察所缘境。让你的心观察当下所生起的所缘境,如果你的心住于所缘境越久,你的正念会越来越强,心会越来越清明。

有时,当禅修者变得有点懒散,必须激励自己,自我激励非常重要。如果你有一位善知识和一位好老师,他们会帮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修行上。自我激励是最重要的事,想想你有好的机会能够禅修。我遇见过许多人,他们有些是我的朋友,我鼓励他们禅修,有很多次他们说:「我太忙,我忙着工作,我有太多责任。我前几天才晋升,我在学习处理我的新职务,我没空。」

有个人告诉我:「他没有时间禅修。」他比我大一岁,他于五、六年前去世。我一再的告诉他:「当你有空时,去禅修。」他总是说:他太忙,没有时间。有一天,他觉得非常疲倦,没有能量。他去医院检查身体,发现他罹患肾脏癌。他去开刀,一个肾被切除,他请了很长的病假,他去禅修大约一个月,觉得好一点,或许因为开刀和药物治疗,或许因为禅修,他又回去工作,他觉得他的癌症已经治愈。他变得非常忙,没有时间禅修。

几年后,他又生病,去检查身体,发现另一个肾罹患癌症,他被送入医院。我每星期去医院看他两次,有时我鼓励他禅修,你知道他在医院里做什么吗?他躺下来看电视。可怜的家伙,他病得越来越重,我告诉他:要禅修。有时,我坐在他旁边,说道:「我们现在来禅修。」我给他非常简单的指导,他试着禅修,并且说:「在禅修时,他感到非常愉快、平静。」我说:「我现在要走了,试着一天禅修好几次。」之后,我问他太太:他有没有禅修?她说:「没有,他只是在看电视。」他病得越来越重。我一再的去看他,最后他说:「我想要禅修,我要禅修。」但是,他吃许多不同的药,而这些药使他变得非常迟钝,昏沉,无法保持警觉。他说:「我试着禅修,但是我睡着了。」在他去世前不久,我又去看他,他说:「太迟了!我不能去禅修,太迟了!」

前几个星期,有人在深夜来这里,他按我的门铃。我想这个人在这时候来,可能有重要的事。我打开门,看到两个人,我问他们:为什么来?其中一位说:「这个人是新来的,他想要知道有关禅修的事。」我想:好吧!如果他真的想学,我愿意教他。我们到了禅堂,坐在这里。我给他一些禅修的指导,他说:「我的心非常焦虑,我无法打坐。」我告诉他:在这里来回的经行,经行比较容易,每走一步要有正念。我问他:「你在想什么?」他说:「我在想明天的事。」、「你明天有什么事?」他说:「他在打官司,明天必须上法院。」他非常焦虑,他在深夜来禅修,不是太迟了吗?

在这种事发生之前,先禅修,让你的心变得平静,智能清明,不执着,那么,像这样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将有能力处理这种事;有时候,你也能够改善情况。

因此,激励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我现在很健康,如果我想禅修,我会找时间。」是否要禅修由你决定,如果你想禅修,你会找时间;如果你不想禅修,你可以找几百个理由。有时,在禅修中,你有点累。你在禅修,你愿意禅修,但是你的身体有点疲倦,这样的话,去休息,但是不要失去正念,不要耽溺于睡眠﹗

另一个重点是:在禅修时,有许多禅师。不同的禅师有不同的观点,有时会有许多争论:「这是对的,」、「不,那是错的。」等等。

在巴利经典里,有句颇有争议的句子:lakkhanam aropetva。Lakkhanam指三法印:无常、苦、无我;Aropetva指把它放在顶上。所以有些人以为:这指你必须去思考。你观察身心的现象,你思考它的无常、苦、无我。Lakkhanam aropetva是什么意思?首先,为了把东西放在上头,你必须有准备好的东西。你有了什么东西呢?你有了名色分别智(nama-rupa-pariccheda-bana),能观察身心的生灭现象:他们生起,是因为有生起的条件。之后,你培养更深的观智,把这种身心的生灭过程视为无常、苦和无我。这并不表示你可以思考;这指你可以更深入的观察,去发现它的特质,而非去思考。

在这个阶段,禅修者在行禅时,可以观察到每一个动作的消失,你可以观察到脚的移动,是整个移动中的一个片断(segments)。这时意识(正念)正在注意这个移动,每一次注意一个动作,然后消失。当你移动你的手时,你会看到许多动作的片断一一消失。当走时,你试着移动,你观察脚的移动,消失。我要一再的提醒你:是「移动」消失,而非形状(shape)。移动本身没有形状,移动消失,感觉也消失。当你移动东西时,有某种感觉,轻或重,然后感觉消失。移动本身是一种感觉。

当你吃时,你的每一个动作和感受会一一消失。当你听到某些事情后,「听觉」消失。例如,你敲这钟,你可以听到许多声音消失,并非只有一个声音。事物可以变成片段、间断,没有连续性,没有什么是持续的。在这个阶段,当你喝水时,你拿一杯水,喝它,如果这是一杯果汁,你的感觉会更好;观察水到了胃里,你能感受到它往下。你可以体验这种感受,几分钟后,你可以感觉它遍及全身,这是那杯水或果汁的作用。你可以感受到它进入你的身体的每个细胞,你可以发觉它的改变,你可以看到能量时时刻刻在改变。每当你吃时,你可以观察到食物的作用;当天气改变时,你可以感受到身体的改变;我指身体的感觉,而非形状。

念头亦然,当你生起一个念头时,你会发现:它影响整个身体,你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受到这个念头的影响。身心是一体的,我们不能把身和心分开;每一个念头影响你身体内的每个细胞,而且你可以感受到,这不只是一种思想理论,它非常有趣,非常深奥。当你深入观察和了解时,你会发现:要去找一本好书来读是非常难的。你会发现:大多数的书写的只是想法、见解。如果你的敏感度能达到这种水平,能够观察到每个念头对你的身体的影响,你对「念头」会非常厌烦。你不会让念头生起,你会更有正念,负面的想法会越来越少。如果你越来越有正念,你不会想太多。有时我们想太多。

我有一位朋友经常生气和不安,她对某些事情或某些人不满。我问她很多次:「你为什么老是在生气?你知道你在生气吗?」她说:「我知道我在生气。」,「你为什么要生气?」她说:「当我生气时,我有更多的精力;当我不生气时,我感到沮丧。」她喜欢责备他人,而觉得自己很聪明。事实上,她非常聪明,因为她如此聪明,以致于她能看到所有的错误。她的观念是:如果你无法看到某些事情是错误的,你是愚笨的。她非常聪明,但是经常不开心。聪明与快乐,哪一个比较好?你可以选择,所以,不要太聪明。

不要老是在看他人的缺点,这是非常重要的。当你看到别人的错处时,你知道:根本不值得为任何事感到沮丧。或许别人真的有错,真的很邪恶,但是,因此而让你不悦,对你有什么好处?透过禅修可以知道:心如何影响身体,外在的事物如何影响你的身体,「正念」如何影响你的身体。你可以观察:当你有正念和没有正念时,有何不同?当你有正念时,你可以感受到:你的身心更轻松,更敏锐,比较不会浮躁不安。

没有更好的方式去过日子,过日子最好的方式是一直保持正念,一旦你没有正念,你的身心会变得浮躁不安,和有更多的压力。

禅修者观察:当所缘境消失时,它并没有到任何地方,也没有收藏在某处。所缘境生起又消失,他们到哪里去了?他们消失了。在他们生起前,他们在哪里?他们不在任何地方,他们不从任何地方来,也无去处,这非常深奥。当你亲自观察这些现象,你会发现它的深奥。任何身心的现象(指其感受、体验而非形状),无所从来,亦无去处。在你体验某种事物之前,这个体验在哪里?不在任何地方。在你体验某种事物之后,这个体验到哪里去了?不去任何地方。我们谈论直接的经验,而非抽象的观念。声音是一种经验,接触是一种经验,移动是一种经验,所有这些经验当下生起,当下消失。

Anidhanagata bhagga pubjo n' atthi anagate,Nibbatta ye pi titthanti aragge sasapupama. –Vsm 625

他们无所从来,亦无去处。Anidhanagata bhagga指当他们消失时,他们无有去处,亦无所住,不在任何地方。Pubjo n ' atthi anagate︰指在他们生起前,他们不在仓库里,不在任何地方。Nibbatta ye pi titthanti:指当它生起时,它不会停住。Aragge sasapupama意指:就像你放一颗芥末种子在一根针尖上,能放多久?它会立刻掉下来。

有许多类似的偈颂,非常美,非常深奥,而他们的意思全都相同。即使是业,也一样生起、消失。能量也是很难谈论的;能量不是一件事物,它总是在变迁。

前几天,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例如,我们有计算机的磁盘片,你可以把许多档案放进磁盘里,声音和图档。当你把声音或图文件灌入计算机里,事实上,那张磁盘内没有声音,卡式盒里也没有任何声音。我们解释它的最好方式是:这是某种磁性的识别(mag­netic coding)作用。我们把声音变成电;电变成有磁性的电码(mag­netic coding---214页)。把有磁性的电码放进磁盘,如果你观察这个磁盘,上头有标志,有两个说明:是和不是,以及开和关。透过使用这两个功能键,你可以在计算机里制造任何的声音、影像。

计算机的磁盘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或许它是一种塑料制品,在磁盘的上头有非常精致的磁化的薄铁层。我不确定那到底是什么,但是,它一定是铁化合物。如果你再度观察这铁化合物,里头是原子;如果你深入观察原子,你会发现电子等总是在改变。虽然这些磁盘的原子总是在改变,它仍保持某种连续性,而你可以撷取资料(数据)。

谈论「业」是非常困难的,这是为何佛陀说:最难谈论的是业。在生死轮回里,我们也谈到「没有人」,那么怎么会有人经历生死轮回的过程?你说:「没有人」,然而又说:「人们在生死轮回中流转。」我想把这作为单独的问题来讨论,这是非常有趣的题目。

在这个阶段,禅修者观察到身、心生灭的过程,身心皆有生灭现象。观察感觉和意识的生灭,这叫做「两者俱观法」:观察两者的生灭过程。刚开始,禅修者认为:「我在禅修。」这是非常真实的感觉,「我正坐在这里禅修,我非常认真禅修。」当观智越来越深时,他开始观察这个意识(我称为禅修的意识)。

什么是禅修?它是一种意识。这种意识是剎那生灭的,它有时在那里,有时消失,意识是剎那剎那生灭的。观察「意识是无常、苦、无我」,没有「我」在禅修,只有这时,禅修者培养真正的「无我随观智」。以前,他可以观察所缘境的生灭,和其它念头的生灭,而不是观察这禅修的意识。谁在禅修?是意识,是一系列的意识。然后观察:只有一系列的正念,一系列的禅修意识,没有人,没有「我」,完全了知无我,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当禅修者了解这点,他才能去除邪见。我没有在禅修,我所谓的禅修只是一系列的意识。除非禅修者能了解这点,否则他无法沉入内观,培养观智。我希望今天能讲完两个观智,但是我一个观智也讲不完。我想要给你们非常清楚的、基本的了解,因为如果你不了解前几个观智,将无法谈论更高的观智;一旦你完全了解前几个观智,其余的将十分容易。这是为什么我说:我会深入谈论前四个观智,我会简短的谈论其余的观智。这一点也不难,只是主题改变。前四个观智是最重要的。

另一点是:禅修者因为他们在禅修上的进步而变得非常骄傲:「我知道,我了解,其它人所知道的没有我知道的多。」这是一种自满。观察这种心态:「我善于禅修,我是个好的禅修者,我能持续专注于相同的所缘境很久。」这是一种骄傲,也是自满,骄傲和自满同时生起。当这种念头生起时,去观察它;如果你能观察它,你就能克服它,甚至变得更自在。「我」、「我知道」、「我会」等念头会限制你。如果你想要越来越自在,观察这些念头,他们会消失。我们会对任何成就感到自豪,我们会认为:我比以前更好。有时候,这种自豪是一种「自恋」。这是为什么mana(慢,骄慢)只有在证得四果阿罗汉时,才能完全根除。「慢」是比较,你和别人比较:「我是较好的禅修者,我会,我知道。」,观察这些念头的生起。如果你能观察它的生起和消失,这种念头将逐渐消失。

我们认同所生起的一切事物,这种认同被称为邪见。当你持续禅修时,如果你能克服这些事情,它将使你更容易禅修,否则它会成为一种妨碍、障碍。

另一件事是执着。我们执着于「坐得好」、有好的体验;我们执着于「清楚的观察」。「清楚的观察」真好,一旦你曾清楚的观察,当你失去这种能力时,你会感到非常泄气,因为「清楚的观察」给你极大的满足感;无法「清楚的观察」是令人沮丧的。我们执着于「清楚的观察」,这是一种贪。观察任何执着的生起,观察这个念头:执着于「清楚的观察」和好的禅修经验。

今天我将在这里停止,下星期我只谈论一个观智。如果有任何问题,如果你们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发问。

胜义谛(Paramattha)不会失去或改变它固有的特质。例如︰热变成冷,这是不可能的。热生起,并且以热消失;硬无法变成软,虽然他们是同样的相续(continuum),他们不可能生起时,为一件事,而消失时,变成另一件事。当另一件事生起时,这是新的;一切有为法总是新的,他们生起又消失,不会失去他们固有的特性。有为法的生灭是如此短暂,以致于没有时间去变成另一种事物。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