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传法师:请问师父,看了遗体的惨相,如何消除内心的恐惧?
发布时间:2024-11-12 03:04:41作者:僧伽吒经全文
无常
善士提问:顶礼师父!请问师父,看了遗体的惨相,如何消除内心的恐惧?
恒传法师:阿弥陀佛,对于你这个问题,我先讲一个故事。
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弟子们陆陆续续地回到精舍,一个个威仪具足,神态安详。
弟子们静静地走到水池旁边,洗去沾在脚踝上的尘土,然后端端正正地坐在坐具上,等待佛陀的开示。
佛陀结金刚座,慈祥地说:“世界上有四种马:
第一种是良马,主人为它配上马鞍,套上辔头,它能日行千里,快速如流星。尤其可贵的是,当主人一扬起鞭子,它一见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迟速缓急,前进后退,都能够揣度得恰到好处,不差毫厘。谌是能够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马。
第二种是好马,当主人的鞭子抽过来的时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马上警觉。但是等鞭子扫到了马尾的毛端时,它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奔驰飞跃,也算得上是反应灵敏、矫健善走的好马。
第三种是庸马,不管主人多少次扬起鞭子,它见到鞭影,不但毫无反应,甚至皮鞭如雨点地抽打在皮毛上,它都无动于衷,反映迟钝。等到主人动了怒气,鞭棍交加打在它的肉躯上,它才能开始察觉,顺着主人的命令奔跑,这是后知后觉的庸马。
第四种是驽马,主人扬鞭之时,它视若未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它仍毫无知觉;直至主人盛怒之极,双腿夹紧马鞍两侧的铁锥,霎时刺骨髓,皮肉溃烂,它才如梦方醒,放足狂奔。这是愚劣无知,冥顽不化的驽马。”
佛陀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下来,眼光柔和地扫视着众弟子。看到弟子们聚精会神的样子,心里非常满意,继续用庄严而平和的声音说: “弟子们!这四种马好比四种不同根器的众生。
第一种人听闻世间有无常变异的现象,生命有殒落生灭的情境,便能悚然警惕,奋起精进,努力创造崭新的生命。好比第一等良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不必等到死亡的鞭子抽打在身上,而丧身失命后悔莫及。
第二种人看到世间的花开花落,月圆月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无常侵逼,也能及时鞭策自己,不敢懈怠。好比第二等好马。鞭子才打在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驰骋。
第三种人看到自己的亲族好友经历死亡的煎熬,肉身坏灭,看到颠沛困顿的人生,目睹骨肉离别的痛苦,才开始忧怖惊惧,善待生命。好比第三等庸马,非要受到鞭杖的切肤之痛,才能幡然省悟。
第四种人当自己病魔侵身,四大离散。如风前残烛的时候,才悔恨当初没有及时努力,在世上空走了一回,好比第四等驽马,受到彻骨彻髓的剧痛,才知道奔跑。然而,一切都为时过晚。”
在这个故事里,佛陀用四种马来譬喻众生感觉“无常”程度的不同。你看到了遗体的残相,这不正是一场无常的功课吗?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没有意识到无常,那么看看我们是佛陀说的哪一等马?无常是无法消除的。今天你看到了死亡的惨相,明天或许又是另一种无常的显现。对于此,我们只有让自己的无常观更敏锐,以便更加精进修学。因为生命的真相是:人命在呼吸间。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数日间。
佛言。子未知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饭食间。
佛言。子未知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呼吸间。
佛言。善哉。子知道矣。(《佛说四十二章经》)
在佛门里面所谓老实学佛、老实修行的人,必定有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无常感很重;所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并不是等到人老或者重病才想到无常,即使年纪轻轻,身体健康,他也会觉得无常就在眼前,这就是无常观深厚的人。他会积极的去学佛、修行,如果不精进的话,是不可能成就的,何况要在今生今世解决生死轮回,那非修行不可。因此可知无常观的重要。
在此用“阎罗王的来信”作譬喻:有一位老人家去世了,他的神识(一般世俗人讲的灵魂)来到阴府阎罗王面前,阎罗王根据老人家的生死簿而判定他的罪业。
阎罗王告诉老人家:“你在世的时候,可说恶多善少,应该受某种刑罚。”
老人家当场惊吓的不得了,就哀求阎罗王说:“阎罗老王爷啊!你如果早通知我的话,我就可以改过,行善积德,也不至于今天来到这里受你的审判啊!”
阎罗王就说了:“我早就通知你了,而且不止一封信、二封信,好多封啊!当你头发白的时候,是我通知你的第一封信;当你牙齿摇动,是第二封信;当你眼睛模糊,耳朵听不太清楚的时候,是第三封信了。我通知你已经很久了,是你自己没有注意到!”
当阎罗王说完这些话,跪在老人家旁边的这位年轻人就说:“阎罗王啊!你通知他好几封信了,可是你还没有通知我呀!怎么也把我叫来呢?”
阎罗王就说:“我通知你的信也已经好几封了,你还记得吗?当你同班某同学被水淹死,那是我通知你的第一封信;当你的邻居、跟你同年龄的某某被火烧死,是我通知你的第二封信了;当你的表兄几年前遇到车祸死亡,是第三封信啊;你村庄的某位年轻人刀伤而死,某一位少年人因患重病而死,是第四封、第五封信啊!我通知你的几封信,老早就寄出去了,你怎么没有警觉呢?
“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
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斯者。
假使妙高山,劫尽皆坏散,
大海深无底,亦复皆枯竭;
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
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望你常观无常,勇猛精进,自度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