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句经典佛家语录,句句受用,胜读百年书!
发布时间:2023-07-17 16:54:21作者:僧伽吒经全文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法句经》
恶:恶行、恶言。众善:一切善事。意:妄念。一切坏事都不应该做,一切好事都应该认真做,去除自己的各种妄念,即是佛教的真谛。
二、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华严经》
世界:又名世间,即有情众生所住的国土,这里指自性。如来:指佛。西方极乐净土世界有五色莲花,每一朵花都有着自己的世界,每一片叶子都有自己的佛性。
三、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四十二章经》
念:心念。修:修为。拘:拘谨、限制。须臾:极短的时间。 佛祖说:我的般若法门并没有刻意动念而起念;行事没有专门为做什么而去行事;所说的没有为了说话而说话,修为没有为修为而修为。会意处其实不远,存在内心里面,迷误也是如此。言语上对道的断灭,并不是外物限制了你的佛性,一念之差就可以区别出人与佛。
四、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金刚经》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佛法:佛所说的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及教义所表达的佛教真理。 一切佛、一切佛法以及无上正等正觉都可以从《般若经》中得到。
须菩提,所谓的佛和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自性空寂,并无佛法。五、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坛经》
明:智慧通达无恙的状态。无明:一切烦恼、执取和贪爱等,是轮回的根源。实性:真实的佛性。 在普通人看来,明和无明是完全不同的,但是有大智慧的人能够通达事理,知道它们在本质上并没有两样,此种并无二样的本质即是真实的佛性。
六、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坛经》
心地:自性、真心。种:植物的种子,在此指佛性。萌:萌芽、发芽。 人的自性、内心中有着佛性的种子,在听到佛法时,就像受到雨水的滋润,种子便会发芽。如果在百花间顿悟到有情、无情的真正情形,那么你就可以证得无上智慧了。
七、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 ——《坛经》
凡愚:普通人。住:处在。不寂:不寂灭,消失。 真实的佛性在普通人身上并不会减少,也不会在圣贤身上增加。处在烦恼的状态时也不会混乱,在禅定的状态时也不会寂灭、消失。
八、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却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坛经》
早晚:迟早。叶落归根:比喻“任何事物终须归根总结”,此处暗示着“总归一句”的意味。来时无口:无口就是无言说,暗示着原本“无法可说”的意味。来时,指生时。众弟子说:“师父您从此去,迟早还会回来的。”大师说:“树叶凋零,最后要回归到树根处,我当初来时没有说法,去时也没有说法。”
九、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造塔功德经》
因缘:沿着,引申为追寻根本,或衍生孽障。灭:寂灭、无我。 诸般法门的产生是因为有烦恼;为何有烦恼,是因为心有执念;心性若没有执念,因缘不起,执念不生,我常这样告诫自己。
十、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坛经》
道:佛法。顿法:指不需循序渐进、顿时开悟的教法。离:离开、脱离。修行佛法能够经常从自性中观照,就能与十方诸佛一般。我的祖师传给我这种顿悟法门,普愿众生都能够见到自性,达到与佛性一体。若要在以后觅得法身,须离开诸法相而达到心性清净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