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勿忘世上苦人多(纪念妙湛老和尚百年诞辰大法会)
发布时间:2024-11-09 03:04:26作者:僧伽吒经全文勿忘世上苦人多
--宽运法师应邀出席厦门南普陀寺「纪念妙湛老和尚百年诞辰大法会」
2010年12月17日上午,厦门南普陀寺高僧云集、钟磬齐鸣,「纪念妙湛老和尚百年诞辰大法会」在寺内大雄宝殿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五台山普寿寺梦参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闽南佛学院院长圣辉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湛如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法师;香港西方寺方丈宽运法师;香港三德弘法中心净雄法师。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厦门市佛教协会会长、南普陀寺方丈则悟法师;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广声法师;加拿大佛教会会长、美国佛教青年会会长、美国旧金山佛教会会长达义法师等诸山长老,及海内外护法居士、社会各界群众等近千人参加了法会。
法会现场庄严殊胜,由传印长老、学诚法师、圣辉法师、湛如法师、印顺法师、则悟法师、宽运法师等共同主持,参加法会之诸山长老及善信拈香缅怀,大众居士虔诚唱诵,以清净之香赞表达对妙湛老和尚的无尽追思和永恒的怀念。
上午,宽运法师在追思会上发表了讲话:
会长传印长老、各位长老、各位法师、各位同学、阿弥陀佛:
今天非常的高兴来参加纪念我们这位慈悲的老人──妙湛长老诞辰一百周年的法会。他离开我们已经十五年了。
《维摩经.佛国品》里说:「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菩萨如是为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意思就是说,菩萨为了化度众生、饶益众生而取佛土,佛土的类别也根于众生的类别,众生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菩萨便取什么样的佛土,因而佛土是菩萨度脱众生的资粮,依据众生的不同需要而方便安立,有多少种类的众生便有多少种类的佛土──这就是菩萨方便设教的大悲与大愿。而妙湛长老一生无私、无我;为国、为教奉献所示现的精神,就是菩萨无我、入世的悲情。妙湛长老自从1957年振锡厦门南普陀寺以来,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积极致力于佛教事业的恢复和发展,他不但摄受厦门、福建南方一带乃至于全国的众生,他还随缘摄受海内外,特别是香港的众生。妙老一方面复修寺院,一方面努力培养佛教接班人。经过15年的艰辛创业,南普陀寺面貌一新,雄伟壮观,远远超过从前的规模,为厦门特区建设和佛教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81 年春,又复兴了由弘一律师和瑞今法师创办的「佛教养正院」。妙老每天亲自带头和学僧一起出坡劳动,身体力行,夙夜匪懈,受到学僧们由衷之敬佩。
妙老平常待人热忱,和蔼慈祥,一生为祖国、为人民、为佛教事业作出重大贡献。1994 于国内成立第一所佛教慈善机构——「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在妙老的领导下,本着慈悲济世的宗旨,广集大众的力量和善心,以出世的无私精神,做入世的利生事业,在赈灾救灾、扶危济困、救死扶伤、助学助教、放生护生、印辑结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曾经多次应邀到香港、新加坡、美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弘法,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在海内外佛教界享有盛誉。在临终之际留下「勿忘世上苦人多」的遗训。
众所周知,南普陀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唯有观音菩萨悲情的显现,才能把众生的疾苦视作自己的疾苦。可以说,妙老无疑就是观音菩萨的慈悲示现;他愿心无尽,化身千百亿,寻声救苦,广演佛法,无非为渡尽无量受苦受难的众生。妙老恒以振兴大教为己任,为法奔忙,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经常到香港去访问,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九九零年的十月十日,他率访问团前往香港访问,当时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大长老,还有我的恩师──永惺长老,他们一起来畅谈佛教教育、建寺安僧以及筹办佛教大学的种种理念。是晚,老人家就住在我们菩提学会,与家师彻夜畅谈。随后数天,他们访问团也参观了香港的各大道场,鼓励香港的僧青年爱国爱教,因为那个时候,香港很多年青僧人都是从福建过来的,妙老感到特别关心。如今,当年老人家苦心裁培的学僧,个个都已学业有成、道业精进,成为优秀的佛教接班人,才能卓越,弘化一方,也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以大悲心,拯救世间的苦难。
从妙老的点点滴滴,我感觉到他是一个慈悲的老人,特别是他对国内及香港佛教事业的弘扬与发展,都怀抱担当精神的同时,还对北方的佛教时刻牵挂着;他说,树荫没有祖荫厚。由于我们都是北方人,所以对北方有着深厚的情感,因为北方的佛教相对弱势,所以他曾积极在辽宁筹办佛学院,他曾跟我的师父商量,在台湾化缘,在东北建佛学院,培养僧才,振兴东北佛教事业;相信这一点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我觉得妙老在在处处所显示的,就是观音菩萨寻声救苦的大悲精神,他没有南北东西之别,有的只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担当。今天有缘来参加这样的一个纪念盛会,意义特别深刻,在此,谨代表家师及西方寺,表示对妙老无限的缅怀与敬意,这位慈悲的老人,让我们怀念、再怀念;感恩、再感恩。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