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吒经全文

不要不打机锋,“无为法”看《四十二章经》

发布时间:2023-09-21 03:06:19作者:僧伽吒经全文
不要不打机锋,“无为法”看《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是最初传到中国的经,由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位尊者用白马驮经到中国,在洛阳那儿就造了一座白马寺。白马寺是皇帝造的,就是在汉明帝的时候。

从有为法到无为法就是一个升华的过程。有为法是说因果,其实观尽因果已经可以明悟佛法,已经可以成就果位。从有为法到无为法就可以自然而然到达,不必再一开始就强求学习无为法,境界不到就有可能走错路。

佛法不易,不要抓住几个字,就去打机锋。

科幻小小说《无为法》

在35XX年,人类已经迈向了太空。由于银河风暴,29240殖民星失去了和地球的联系,成为了一个孤星。

就在这个时候,佛教在孤星迷茫的人们中得到了传颂,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一个希望和明灯。

当然一个自称证得罗汉果位的无形意念一直在这个孤星上教化着众生。

在某个生态城中有一个寺庙,一个号称能够与罗汉沟通的圣僧主持着这里的教化工作。

一日,一个信众问圣僧。

信众问:佛经说,要悟无为法,先要“断欲去爱”。但什么是欲,什么是爱?

圣僧答:你未入沙门,怎么就不懂得欲望与贪爱呢?我已入沙门,这些我都忘了,你问我,我怎么知道。

这段问答记录在了寺庙前的全息投影上。全息投影是由僧人通过记录器,记录在全息存储上,然后把记录器放在全息投影平台中。全息投影就可以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播放。

信众每天都可以来研读圣僧的语录,领悟佛法。

后来,来了一个自称上师的僧人。

在这上面提了几句话:

居士问欲爱,

僧言无欲爱,

内外皆不修,

经中卖白菜?

上师对着众人说,入沙门到断欲爱,这是一个历程,有人能见性成佛,有的人只能渐渐领悟。如何能说一入沙门无欲无爱呢?从有为法到无为法也是一个过程。如果用佛法来打机锋,这就失去了让大家学习佛法的真谛了。

“断欲”的解释是,不求得到身外欲望。

“去爱”有解释:不求满足内心贪爱。

“无为法”词语解释:佛教名词,梵文Asamskrta的意译,略称无为。与“有为”相对。指不依因缘和合而成的不生不灭、无来无去、非彼非此的绝对。原本是涅盘的异名。大乘佛教,尤其是中国佛教,以无为法为诸法之本体,与“法性”、“真如”等为同一含义。以法相唯识宗为代表。

有因缘造作之法,叫做“有为法”,无因缘造作之法,即叫做“无为法”。在五位百法中,前面的九十四法,皆是有生灭变异的有为法,最后六法,才是清净寂灭的无为法,也叫做“真如实相”。真如实相本来不一不异,为何又分出六法?盖六种中的前五种,或依其原因而说,或约其作用来讲,只有最后的真如无为才是无为法的本体。

佛经中谈到“无为法”,我们拿出来分享。

1. 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佛说四十二章经》

2. 云何无为法?谓贪欲永尽,瞋恚、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无为法。《杂阿含经》第890经

“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来源于:《佛说四十二章经》。全文如下:“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

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我也试着解读:

学习佛法的目的就是要明白世界内在的道理。掌握佛法就是要透彻什么是无为法,不求满足内心贪爱,不求得到身外欲望。

世间绝大部分还是有为法。包括布施,其实也还是有为法。但是因果也可以精进自己的修行。只有在层次足够高得时候,才能跳出因果。明悟有为法。

佛教告诉我们。想清楚比说出来要重要。

附录:公元67年(永平十年),他们一行以白马驮经,来到洛阳。明帝隆重接待,先将其安置于鸿胪寺,后又专门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建白马寺。此为中国国家设立僧寺之始。摄摩腾遂成为中国第一位沙门,白马寺也成为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

附录:未来科学——全息投影

我相信这个不是35XX年的技术,最多就是21XX年的技术,甚至于在这几十年内都可以发展成熟。全息投影就是完全的VR体现,由于技术的发展,以后的全息投影只能现场观看,无法拷贝走。这就是信众每天去领悟的原因。

附录:关于信息记录

信息记录的远离就是,采集、记录、传输、回放的一个过程。无论载体是纸张、U盘、CD、网络都不影响。未来技术也一样,也是不能否决这些过程的存在。当然最大的变化就是里面的信息量会发生最大的变化。

明天谈:读《全宋词》,说“徘徊”看小女抓蝌蚪

只有订阅,不再错过。只有点赞,给予动力。只有回复,方有目标。

你的需求是,就是作者研究的方向。

作者“寂寞寒窗空守”诗云:

寂寞寒窗,空守安宁。

专注经典,另辟蹊径。

金刚智慧,砥砺前行。

抛砖引玉,同为精进。

190530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