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什么叫如来?什么是二佛、三佛?
发布时间:2024-10-29 03:00:50作者:僧伽吒经全文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现在讲到〈如来寿量品〉。“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有的不明白佛法的人,就说:“喔!那是如来佛祖啊!”他以为这“如来佛祖”,是单单一位佛的名字;其实这“如来”,是所有佛的名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论哪一位佛,都叫如来,都叫应供,都叫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都有这十个名号。
什么叫“如来”?《金刚经》上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他也无来、无去,所以叫如来。又有一个讲法,就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乘,就是如如的智;来,是如如的境。以如如之智,来观如如之境;境、智都如如,也没有境,也没有智,智境合一。“道”是因,“觉”是果;这叫因圆果满,因也圆,果所以就满了,所以这叫如来。“如来”讲起来,意思太广泛了!就单讲“如”字和“来”字,若往详细了讲,也够讲几年。这个“如”字,和“妙”字,意思是相同的,你不如就不妙,不妙就不如;你如了才能妙,你妙才能如。所以这“如来”也就是“妙来”;妙来,就不是像我们人这么来的。我们人呢?生,也不知怎么生的;死,也不知怎么死法。如来呢?生,他也知道怎么生;入涅槃,他也预先就知道怎么样入涅槃。一般证果的圣人,就已是生死自由,来去自如,更不要说如来这么大的德行──如来是“富有万德,荡无纤尘”。
在《华严经》上,清凉国师赞叹如来说:
故我世尊,十身初满,正觉始成,
乘愿行以弥纶,混虚空为体性,
富有万德,荡无纤尘。
湛智海之澄波,虚含万象;
皎性空之满月,顿落百川。
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
无违后际,畅九会于初成。
所以我们这位佛,十种的身都圆满了。在释迦牟尼佛始成正觉的时候,他乘着在因地所发种种的大愿,愿愿成佛道、度众生;虚空是没有相貌的,没有一个边际的,佛的体性和虚空是一样,成为一体了。佛富有万德,这种万德庄严,富贵到极点了;那种清净,一点尘埃都没有。这是如来的境界。佛的这种智慧,好像大海一样;在这智海里头,好像虚空包含万象一样。佛性就好像虚空的满月,“皎性空之满月,顿落百川”,这都是赞叹如来。“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在菩提树下不起座,却能先后在法界七个地方说九会的《华严经》。佛不违将来这后际,在最初成道的时候,畅谈于九次法会之中。所以如来的境界是说不能尽的。
“如来”是佛的名号之一,又有“二佛”,又有“三佛”,又有本佛,又有迹佛。什么是“二佛”呢?二佛,一个是真身的佛,一个是应身的佛。真身,是真如不变,不变随缘,它是从体立名,是个体。应身,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叫应身佛。
再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真身好像空中的明月,应身好像水中的月影;因为有个真正的月,所以映到水里头,现出个月。可是水中的月也没有去,那天上的月亮也没有来。所谓“千潭有水千潭月”,一千个池子里头有水,它若清净的,就能现出一千个月。虽然是一千个月,并不是月的本体到水里边来了;虽然不是月的本体来,但是水池里可有月。所谓“万里无云万里天”,一万里没有云,一万里都是青天。
如来亦复如是,释迦牟尼佛虽然到这个世界来示生,可是他也没有生;虽然示灭,他也没有灭。为什么?因为他的本体没有动。这是“不生示生,不灭示灭”的境界,释迦牟尼佛那本体的法身──真身的佛,也没有动。所以你不要以为佛和我们众生是一样,佛到这世界上来,不是像我们这么来的;释迦牟尼佛在他母亲腹里,已经就为天龙八部、人、天而说法了。
三佛,也叫三身如来;佛也有三身,三身也就是三佛。三佛,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过去是已成的佛,现在是方才成的佛,未来是没有成的佛。没有成的佛,现在也把他算上“佛”的数目里头,所以是三佛;三身如来,就是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万化身释迦牟尼佛。
(一)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翻译为“遍满一切处的”。佛的法身无在、无不在──没有一个地方他不在,没有一个地方他在。那么究竟是在、是不在?也是在、也是不在,这因为他是清净的。有人说:“清净法身毗庐遮那佛,那我知道了!不干净的地方,一定会没有佛的,因为他是清净的;不清净的地方,一定会没有佛的法身了!”不是的!清净、不清净,这是在人的分别;在佛的境界上,就是不清净也变成清净,清净就更清净了。你没有听《法华经》前边那“三变土田”?那也就是把不清净的地方都变成清净了。所以这“清净法身毗庐遮那佛”,是遍满一切处。
(二)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卢舍那佛,翻译为“净满”,也是清净的,这是圆满报身。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始成正觉的时候,就现千丈卢舍那身,为这些个法身大士、大菩萨演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可是二乘人都看不见、也听不见。二乘人看见佛,就是丈六老比丘相。所谓“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二乘人有眼睛可是有眼睛,他们甚至于都开了天眼,但是也看不见这个千丈卢舍那身;他们有耳朵,也听不见释迦牟尼佛说这《华严经》。
有一次好像是果容,他就问:“二乘人都看不见这千丈卢舍那身,我们也没有开悟,连二乘的境界还不到呢!我们现在怎么就可以见着《华严经》了呢?”这一个问,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二乘人的机缘还没有成熟,所以看不见这大乘的佛法──《华严经》他们看不见、听不见。等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后,大约六百年,龙树菩萨把世间所有的文字都学会了,所有世间的书都看过;于是他就到龙宫去,才把这部《华严经》从龙宫又取出来的。他到龙宫,并不是坐潜水艇去的;他是以证果圣人的境界,虽然到水里头,水也不淹他,水自然就开出一条路来,就那么妙的!比用潜水艇还有保障。到龙宫里,见着《华严经》,把它记诵下来,才带到世界上来;我们现在能见着这《华严经》,这都是机缘成熟了。
讲到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听我说龙树菩萨到龙宫去取出的《华严经》,说:“这种事情,我不相信!人不坐潜水艇可以到龙宫里去?哪有这个道理!”当然你不相信!三岁的小孩子,就不会知道十三岁大孩子那种境界;十三岁的大孩子,又不会知道二十三岁青年人的境界;二十三岁的青年人,又不会知道四十三岁壮年人的境界;四十三岁的壮年人,又不会知道八十岁老年人的境界。因为你没有这种的学识,又没有这种的智慧,当然是不相信了;不单你不相信,很多的小孩子都不相信大人所做的事情。所以在你不相信之中,我也没有法子叫你相信,就因为你太小了!
在小孩子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小孩子;当他长大了,“啊!是的,我那时候怎么那样好玩呢?我怎么拿着泥巴就往口里吃呢?”等他知道:已经把这个泥巴早都吃了!好像小孩子,无论见着什么,都先要吃一吃;不管是什么,也不管是干净的东西,是不干净的东西,都一样要吃。所以小孩子只知道吃,除吃之外,其他的道理知道得很少的。
你若想知道,就要来研究佛法;你把佛法研究明白了,不要我告诉你,你不懂也会懂了。在你没有研究佛法之前,你听了,不知该信、不信。你信,对我也没有什么好处;你不信,对我也没有什么坏处。我是弘扬佛法的,你想研究佛法;大家就要用时间来共同研究。等研究明白了,也没有一个信,也没有一个不信──等你长大了,就不是小孩子那样了。那么说这话,是给谁说的呀?你若想是给你说的,就是给你说;你若没有想给谁说的,那就是给他说的,他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你不要认为:啊!我不是个小孩子了!那你就是个大人嘛!大人就不应该不明白小孩子所不明白的事情。
(三)千百亿万化身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翻译为“能仁寂默”。化身,也叫应身,这是应身如来。以“二身”来讲,就是真身──这法身和报身合成一个,应身算一个。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化身。
现在讲〈如来寿量品〉,如来寿量,就是如来的寿多少数量?如来的寿,这个“寿”,和那个“受”是一样的,所谓“寿者受也”。量,就是诠量;也就是来诠显出它这个数量。
那么如来所受的寿量是多少呢?是没有数量、数不过来那么多的那个量,所以这一品叫〈如来寿量品〉,这品是第十六。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浅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