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吒经全文

宗萨仁波切:以情绪(烦恼)为道!

发布时间:2024-10-21 03:00:52作者:僧伽吒经全文
宗萨仁波切:以情绪(烦恼)为道!

在《维摩诘所说经》中,文殊师利菩萨指出莲花无法在干旱之处生存,只有生根于潮湿的泥土才会盛开。同样的,只有那些我执与情绪(烦恼)大如须弥山的人,才能生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情绪在心灵之道的每个阶段,都能派上用场。譬如说,如果你是属于“贪爱泛滥”的人,也许可以尝试去遵循特意避免让贪爱付诸行动的法道;或者,也可以尝试容许贪爱来主导自己的行为,但不被它伴随而来的蔽障所困。正如文殊师利菩萨所说:“一切烦恼,为如来种”。

你千万别因自己巨大的情绪而感到挫折或被它征服,也不必自困于这种想法——认为在最终证得心的本质之前,要完全克服这些情绪会是多么困难,甚或无望。诚如堪布恩加所说,一切的染污都是暂时的。他所说的完全正确,我们的染污是暂时的,因此相对地就易于舍弃与净化。然而,若不经过修行,我们会因为对它们太过于熟悉,而无法觉察它们。也正因如此,它们不会自动崩解,这点值得我们谨记在心。然而,由于情绪确实是暂时的,因此,即使是以最少量的禅定修持,也很容易令它们分崩离析。

金刚乘弟子们常有沙文主义的倾向,他们以为“以情绪为道”是金刚乘的独门秘诀,因此一有机会都如鹦鹉学舌般地重复。但他们错了,根据蒋贡·康楚·罗卓·泰耶所说,所有三乘都包含如何“以情绪为道”的教法。

三乘的方法——舍弃、转化与了知

蒋贡·康楚·罗卓·泰耶根据“舍弃”、“转化”与了知三种行为,来教导三乘。他的教授不仅提供了如何修持佛法的实际建议,更明确地定义了声闻乘、菩萨乘与金刚乘。他也提供了三种处理“贪爱”的主要方式如下:

(一)声闻乘的方法是以压制、拆解与劝阻,来“舍弃”贪爱。

(二)菩萨道的方法是“转化”贪爱,因此你不必然要舍弃它,但是不允许以狂野、未调伏或有害的方式随意地任其出现。

(三)金刚乘的方法是“了知”一切贪爱的本质。修行者以全然的“无作”来圆满这种“了知”,亦即不顺从于情绪。同时,不对贪爱生起厌恶,当然也不以转化它而将它舍弃或矫正。单纯地只是觉察它,就足以保证我们不会陷入它的游戏。

密咒乘的方式是“不造作”。在无造作的境界中,只是单纯地去认知。

声闻乘的方法——舍弃

声闻乘的方法是,每当情绪生起时,便试图去阻挡或舍弃它,提醒自己轮回生命的徒劳无益,并且分析沉溺于情绪所会带来的痛苦。当你开始明白与情绪妥协无法带来任何真正的快乐,因而对它们感到厌恶时,你就距离培养“出离心”稍微更靠近了一步。

在实际上,每当贪爱生起时,就会造成痛苦,虽然在某些方面它似乎会令人快慰,但所有的情绪最终都会造成痛苦。欲望可能带来“极喜”的感受,或至少是某种的满足,但是同时,它也会滋生希求更多类似体验的期待,以及担心它不再发生的恐惧,这都让痛苦无可避免。

声闻乘的修行者藉由类似“不净观”的修持,来舍弃贪爱的情绪,这种禅修也被称为“观无常”。想象你面对着拥有醉人美貌、令人意乱情迷的对象,正当激情上升时,你去分析此情欲对象,分解他(她)身体的每一部分。剥开肌肤露出血、脓与黏液,切开肠子来看粪便。你很快就会知道,在这种检视之下,没有人能保持“美丽”。突然之间,你所垂涎的对象就不再吸引你,不再令你痴迷,因为他们身上并无本具珍贵或值得爱慕的东西。

千万别把佛教徒的“观无常”与“不净观”误认为是正当性的蔑视,或是对人体、女性的污辱。藉由将一个美丽的整体分解为不太美丽的部分(血、脓等),它的目的是在平息我们的欲望。这是毫无风险的修持,因为它要我们做的只是单纯地面对所痴迷的对象,让我们看见其原始而未加修饰的真相而已,但我们通常都会发现,这些真相令人难以“下咽”。

一般而言,这种声闻乘的方法,要比满布风险与陷阱的秘密金刚乘更适合我们修持。声闻乘教法不仅单纯、直接且坦诚,同时它也针对着不变的日常真理,例如“诸法无常”、“诸漏皆苦”等。

菩萨乘的方法——转化

除了应用声闻乘的方法之外,菩萨乘还强调转化情绪的方式。怎么做呢?例如,发愿自己能吸收所有众生的嫉妒,使得他们因而都能彻底断除嫉妒。运用这种方式,就能转化我们所有的情绪。

身为佛教徒,你所接受的教导大都认定瞋恨是负面的情绪。因此,对于自己在心中所生起的任何瞋恨倾向或念头,你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排斥它。而你排斥它的理由,是因为你珍爱“自己”,因此你成为一个自我中心者。身为自我中心者,你不要让瞋恨、嫉妒或任何其它负面的情绪,威胁到自己成为公认的“好”佛教徒的机会。

然而,根据菩萨道更广大的见地,排斥你的瞋恨其实是一种缺点。想要排斥坏的,而只想保留好的,表示你仍被我执所染污。因此,当菩萨道修行者注意到自己的瞋恨时,她反而应该想:“瞋恨确实不好!但我不是唯一深受其苦的人,一切众生都饱受其苦!所以,愿我能为一切众生承担瞋恨、嫉妒与骄慢。”

从相对的层次而言,当你承担他人的痛苦时会如何?在根本上,你忤逆了“我执”的愿望。所以,假如你的我执想要成为众生中最神圣、最无上者,以炫耀它毫无贪欲或嫉妒的话,那么这绝对是你应该修持以便对抗并抵制它的法门。藉由持续不断地如此修持,我执会变得愈来愈小,直到它终无立足之地。一旦如此,你的情绪会变成什么?届时,它们就会像稻草人或海市蜃楼般地无有生命。你能想象没有一个“你”或“我”会是什么状态吗?你所有的瞋恨与贪爱会到哪里去?你该如何是好?

菩萨也了知情绪是和合而成的现象,它们终会耗尽。究竟而言,既然情绪并非真实或永久存在之物,因此它是无自性的。如果情绪不是本具空性的话,它们就会是“真实的”,因此转化便毫无可能。具备了这种理解,菩萨因而能转化自己的情绪。

金刚乘的方法——了知

金刚乘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当贪欲或其它情绪生起时,只要“看着”它,别做任何事情——不要造作。但这是一个很容易被误解的指导,当情绪生起时,“不要造作”单纯地意指“不要做任何事”。

它并不表示如果你正在街上行走就应该停下来,找张长椅盘腿而坐,并试图去“看着”情绪。此处的重点是当你注意到情绪时,大部分的人都习惯于追随它,而非“看着”它。当感受到贪爱时,我们就跟从自己的贪爱;感到愤怒时,我们就跟从自己的愤怒,或者仅仅只是压抑它而已。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情绪呢?完全不要造作,只要看着它就好。当你注视情绪的那一刹那,它就会消失。初学者会发现情绪很快会再次出现,这不要紧,重要的是,当你开始看着自己情绪的瞬间,它们立刻就会消失。即使只消失了一瞬间,“情绪消失”的这个事实,便意味着智慧的曙光在片刻之间出现了。“了知”所指的就是认知此赤裸的觉性。

“了知”情绪,就是理解到:由于情绪没有根源,因此它不存在,也从未曾存在。有些人谈到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时,就把它们看成某种执意要入侵你的可怕邪魔之力,但它们完全不是如此。

当你感到愤怒时,只管看着自己的愤怒;不是看着愤怒的原因或结果,而只是看着愤怒情绪本身。当你注视着自己的愤怒时,会发现没有任何东西。你可以指着它说:“这是我的愤怒。”而理解到该处毫无一物存在,就是所谓的“智慧初开」。

同时运用舍弃、转化与了知

你可以将这三种方法一起练习。例如,当你走在街上,突然感到强烈的瞋恨时,便可以同时运用舍弃、转化与了知。

(一)提醒自己瞋恨只会引来更多的痛苦,因此发怒有什么用呢?不论引起你愤怒的是什么,它都纯粹是自己显相的产物。能在一瞬间了悟自己所感受的情绪是徒劳无益的,这就是在修持声闻乘的征象。

(二)发愿承担所有众生的愤怒,愿他们因而能彻底地断除愤怒。如此,你就是在修持菩萨乘。

(三)只是看着你的情绪而不加任何造作或批判,这就是与金刚乘相关的修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