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吒经全文

新时代需要心灵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4-03-25 03:04:20作者:僧伽吒经全文

尊敬的诸位教授、老师,还有同学们:

晚上好!很高兴跟各位一起交流。我今天所交流的内容,是;新时代需要心灵的教育。关于这方面,我所讲的,主要涉及佛教的一些调心方法,同时也想将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少许感悟,在此与大家作个分享。

站在这个讲台上,我也谈不上有什么深奥的知识,只不过特别愿意跟你们交流。当今时代,很多人在学校里虽然学了各种知识,但有些到了社会却用不上,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对人生没有正确的认知。活在这个世间上,人生态度非常重要,所以,你们作为大学生,在学校里应该学些这方面的知识,它对一个人来讲,价值远远超过金钱财富。而作为老师,对学生也不能只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他们怎么样面对生活、面对人生、面对社会?怎么样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这些问题非常重要。

一、正确认识佛教的作用

在座的知识分子,有些可能信仰佛教,有些也不一定信。当然,信不信仰完全是你的自由,我一直都这样提倡。但作为有智慧的人,对佛教最好还是有点研究。

佛学是非常深奥、非常广大的知识,这种知识对每个人来讲,有百利而无一害。你若真的了解了,对自己的工作和前途,我相信百分之百有利,绝对不会因为学了佛以后,产生很大的危害。

我本人从小就信仰佛教,将自己的青春也都用于修学佛法方面了,在这个过程中,越深入研究佛教,越觉得它确实非常好。这种好,并非因为自己是佛教徒、出家人,就以贪执自方的心自卖自夸,而是站在非常公正的立场上,客观评价学佛到底对我们有没有利益。

其实,佛教并不像个别人想得那样神秘,一接触它,要么就到深山老林里出家,要么看破一切舍弃红尘,绝对不是这样的。佛教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根基,要求也是各不相同,就像世间的教育,从小学到博士后之间有不同层次,不可能对人人都一概而论。但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了解佛教的智慧都必不可少,倘若你能掌握它,生活中肯定获益良多。

如今,不少人在面对痛苦时,内心特别脆弱,就算你再有钱、再有地位、再有才华,可在种种痛苦面前也不堪一击。不仅仅是他们,纵然是历史上的文学巨匠、历史学家,一旦面临生老病死之苦,也仍然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甚至选择自杀来逃避。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佛法其实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我这样说,并不是劝你们都学佛,好让佛教的队伍庞大起来,我个人可得到什么利益。而是确实认为,如果你能懂一些佛教道理,便会明白很多事物的真相,这样一来,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那么忧愁、伤心、焦虑了。

就拿佛教中的;无常来说,现在许多人根本不考虑死亡,不考虑地位、财富、身体都会无常,一直想得特别圆满美好,却不知它是有变化的。而佛教中,用;高际必堕、;刹那无常等特别简单的词语,就将人生剖析得极为透彻。然而,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为了自己所谓的前程,耗尽人生几十年的时间,倘若出现一点点违缘,产生的痛苦就无法想象。

因此,作为高等学校的老师,在引导学生求知的同时,不能忽略心灵的教育。华师大这边有;心灵与认知研究中心,我听说之后很高兴,觉得老师对学生们是负责任的。如今的教育不能没有这一块,否则,读大学若只为了以后多赚钱,那么没有福报的人,努力了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如愿;有些人即使如愿以偿,人生也不一定真正快乐。所以,我们的教育不能天天围着金钱转,否则,是非常不明智的。

二、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记得2006年央视的《对话》节目中,邀请了中美两国的顶尖高中生,作过一次价值取向的考察。当时,主持人给出智慧、权力、真理、金钱、美这五个选项,美国学生一致选择了真理和智慧,他们解释说:;如果拥有智慧、掌握了真理,相应我就会拥有财富和其他东西。而中国高中生,除了一个人选择美以外,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

我对这个结果,印象还是很深的。当然,我也不是说美国所有的都好,中国所有的都不好,凡事应当一分为二来看待。但如今中国学生道德退失的现象,说实话,的确非常严重。假如大量人才的生活取向和价值观,都建立在金钱和物质上,建立在外在的发展上,从来也不注重内心的道德,那他们的未来令人堪忧。

我刚才进来时,看见校园里有块大石头,上面刻着;求实创新、立德树人,心里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敬佩。不过,它也许只是放在那里而已,学校对道德有没有真正重视呢?我也不清楚,毕竟我第一次跟大家接触。假如你们对道德真的非常重视,那么将来培养的学生,绝对会对社会有利,对他们自己也有利。

现在的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盲目地追求金钱,致使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始终觉得生活压力非常大,而且没有安全感,活在世上似乎没有意义,甚至有人选择了一些不明智的行为。不仅大学生如此,包括一些小学生,也都觉得压力大。前几天,我跟浙江大学的一位老师交谈时,她说自己的孩子因为老师逼,家长也逼,各种压力都堆在他的身上,他实在受不了,就在作业本上写下;地狱两个字,以示抗议。

其实,如今的物质条件跟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大大改善,饮食住处对一般人而言也不成问题,但为什么这么多人没有感到满足,仍然觉得压力大呢?就是因为他们的心灵很迷惑,一味地跟着潮流跑,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在学校里,从小就只重视分数,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至于很容易就被浮躁的现实同化了。

这一点是相当遗憾的。本来在汉地,虽不像我们藏地一样全民信佛,藏传佛教一千多年来已融入藏民族的方方面面,与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水乳交融,但汉地的儒教思想,对人们内心、行为的约束,还是相当不错的。然而可惜的是,因为种种历史原因,现在已经变成这样了。

三、老师身上肩负的责任

在汉地古代,老师的神圣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即要传道德、授知识、解除学生的疑惑。但如今很多老师的任务,只是;授业,从小学到大学,就是给学生讲课本知识,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呢?对此老师并没有提,也没有深入细致地去剖析。若是这样,学生一旦步入社会,就会没有任何经验,毕竟社会跟学校完全不同,学校里十分单纯、舒适,而社会上尔虞我诈的现象相当多。所以,有些学生遇到点滴的磨难,就觉得苦不堪言,最后变得极其脆弱、冷漠,这对自他都不利。

我认识一个北京中医大学的人,她离开校园很多年了,但仍特别感激自己的大学老师。她以前在读大学时,有个老师是教高等数学的,但在九十分钟的一节课中,他经常用六七十分钟,为学生讲述自己对人生的解析,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看待,让大家明白怎么样面对社会,怎么样面对生活。虽然他讲的内容大多与教学无关,有些同学也不太理解,但他们到了社会上以后,才发现这位老师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从他身上所学到的,自己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学生一旦进入了社会,很多老师的印象就会日趋淡漠,但个别老师确实永远也忘不了。当然,忘不了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印象好的,一种是印象不好的,比如老师天天打人、骂人,一直喝酒抽烟。前不久,我去了一所偏僻的学校,在教室门口,结果看到老师在喝啤酒,里面的学生打架哭闹,对此他根本不理不睬,在那儿迷迷糊糊的

我读小学时,也遇到过一位这样的老师,至今他的形象也时常浮现在我眼前。他特别喜欢喝酒,每次只要喝了酒,一进教室就拿大棍棒打全班的人。所以,我们整天心惊胆战、如临大敌,一听说老师喝酒了,一个个都特别害怕,因为等一会儿不需要犯什么错,他也会打我们的。如今二三十年过去了,我有时候见到他、想起他,心里还是有种不同的滋味。这种老师,在很多学生的一生中,留下了永远也无法愈合的伤痕。

而有些老师,却让学生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万分感激。因为通过他的苦口婆心、通过他的言行举止,让学生们的人生态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样的老师,在佛教中,就称为;善知识。

藏地非常伟大的学者岗波巴大师,曾告诉我们,好老师的条件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少贪欲,不会整天为了名利地位,不替学生着想,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第二、具有智慧,老师若没有深邃、敏锐的智慧,根本不可能教导学生;第三、有关爱心,老师时时处处要关心学生,毕竟自己是过来人,熟知社会上的各种问题,故应该对学生循循善诱,告诉他们以后该如何工作、如何生活?这个过程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关键的是什么?在灌输智慧的同时,理应给学生教些特别有用的知识,让他们明白方方面面的道理。

四、怎么样展开心灵教育

在座的师生,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学校里安排的各种教育,固然相当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应该让学生接受心灵教育。若能如此,他以后面对社会问题、感情问题等时,即使遇到一些挫折坎坷,也有坚强面对的能力。用佛教的话来说,在生活中就不会迷失方向,就算外境的诱惑特别严重,他也会以正知正念摄持,始终观察自己的身心,有一种智慧来守护。

佛陀在《诸法集要经》中曾说:;诸有具智人,心不随境转。具有智慧的人,心不会随外境而转。但若是愚者的话,就会;于苦妄为乐,把痛苦误执为快乐。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明辨今后的人生方向,让他们知道到底什么是该追求的、什么是不能追求的,作为老师,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从正确的方向引导他们。

当然,在引导的所有方法中,我个人而言,觉得最好的莫过于大乘佛教。为什么呢?因为大乘佛教提倡无有任何条件地帮助一切众生,这种精神在古往今来都相当难得。如果有了大乘佛教的理念,不管你是什么人,都会对你有利,因为不想自己、只想别人的大乘精髓,正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的。

现在,个别人不了解佛教的涵义,觉得在寺院拜佛烧香,或者念念经就是佛教了。其实,这只是佛教的个别行为,真正的佛教并非如此简单。古印度有位特别了不起的智者,叫世亲论师,他在《俱舍论》中说[1],佛教是教法与证法。教法,是指三藏十二部中的佛教理论,如汉地和藏地的《大藏经》和论著等;证法,指修行人所具有的出离心、菩提心、信心、悲心、智慧等境界。这两方面的内容,才是真正的佛教。而如今有些人,光是穿着出家衣服,这是不是就代表佛教呢?不一定。

真正的佛教,是一种善的教育,是一种心灵美的教育,这种教育在任何一所高等大学,都非常需要。有了这样的教育,心地善的话,一切才会光明。我曾听一位北大教授说:;只要是善的方面,我们都愿意参与。我觉得这句话挺好,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应尽心尽力地行持善事、杜绝恶行。

不过,现在的大多数人,造恶业比较擅长,干坏事很有兴趣,而且因缘具足、毫不费力,但行善的话,力量却相当薄弱。可是作为有智慧的人,即便环境如此,我们人生的定位也应该是做善人。

如今这个社会,有不计其数的诱惑和欺骗,无有价值的东西也多之又多,但我们千万不能随波逐流,而应当尽量做些慈善,帮助可怜的众生。我在一些慈善论坛上也讲过: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做慈善是有钱人的专利,普通老百姓与此无缘。但实际上,慈善不是金钱,而是人心。如果人人都心存善念、日行一善,哪怕每天产生一个善念,想自己做好事帮助别人,或者见别人做好事而由衷随喜,这也非常有意义。

我们佛教一直强调,人的心、身体、语言要趋于善法,;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这就是佛教的究竟意趣。那么,是不是所有佛教徒都会做善事呢?也不一定。真正的佛教徒,绝不会干坏事,但若是徒有佛教形象的人,行为就很可能不如法。当然,这种人无论出家、在家,都不能代表佛教。

佛教是纯正的、清净的,但佛教徒的层次却有高有低,水平也是良莠不齐。现在许多人,见到某某佛教徒行为很差,就一概而论说佛教如何如何不好,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就像在一所大学里,大多数学生都不错,但有一两个药家鑫的话,不能以此就否定所有大学生。要知道,药家鑫并不代表所有大学生,而只代表自己,由于他的道德问题,加上佛教所说的前世业力冤冤相报,各种因缘一旦聚合,才会发生那种行为,玷污了大学生的形象。

佛教徒也是同样,极个别人的行为不好,并不能怪到佛教头上。佛教到底怎么样?鲁迅、爱因斯坦、荣格、梁启超等历史伟人,都有过正面的评价。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伟人没有通达中观、密法等更深层的境界,我看过他们的很多文章,发现他们对佛教只是略知一二,像四法印等甚深道理,也没有深入研究过。其实,若是能够了解这些,他们定会感到无比兴奋,因为这些可带他们彻底领悟人生的真相。

这几年来,我通过各种方式推广学佛,很多知识分子、科学工作者,学了《入菩萨行论》、《中观根本慧论》等论典后,确实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有些人觉得自己过去非常傲慢,做了不少错事,人生态度也极不明智,后来通过大乘佛教的引导,才慢慢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当然,我给大家讲这些,并不是要求你们都学佛,都当居士,甚至都出家,而是希望你们对佛教要有个正确认识。佛教中一直强调,行善是智者之选、造恶是愚者之行,所以,多存善心、多做善事是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径。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彼此关联的社会中,帮助他人也就是成全自己,了达这一点对你们的将来,真的非常有用!

五、大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

1、衡量一个人成才的标准

2007年6月7日,毕业于哈佛的比尔·盖茨,曾应邀前往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他去了之后,很坚定地告诉学生们:;我以前在哈佛读书时,学了很多经济学、政治学的新思想,也了解很多科学上的新进展。但后来才发现,人类最大的进步并不来自于这些。如今世界上的各个角落,有许多病人、读不起书的儿童、特别困难的穷人为了解决人类的这种不平等,我们一定要关心弱势群体,真正为他们做些实事。希望你们30年后再回到哈佛,想想自己所做的一切。我希望,在那个时候,你们用来评价自己的标准,不仅仅是专业成就,而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深刻的不平等,所作出的努力。

当然,这种不平等,有些是你自认为的,有些是前世业力造成的,但不管是哪一种,大家在步入社会后都可能遇到,所以提前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在这方面,很多老师有非常丰富的社会经验,知道人生是怎么熬过来的,本来自己的能力、智慧很不错,但因为种种原因,待遇一直不公平,以至于无法施展任何抱负用自己的这些经验来教导学生,他们应该非常受用。否则,有些学生十分幼稚,想得特别美,觉得到了社会上可以大展身手,可真正处于那种环境中时,才发现自己眼高手低、高分低能。

现在高校招收学生的标准,唯一只看分数,但分数根本看不出一个人的能力。很多分数高的人,自以为是、目空一切,但他道德水准特别低的话,将来也不会有太大作为。

2009年,长沙市一中的学生马天之,被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等美国9所名校同时录取。原因是什么呢?他16岁时,只身赴汶川救灾,是最年轻的湖南志愿者。美国各大名校正是看上了这一点,觉得他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很强,所以都纷纷录取他。

但我们现在,却与之相反。今年某城市有招收老师的考试,有个人曾到很多偏僻地方,当了5年的志愿者,而且专业水平相当高。原本十几所学校都想要她,但就是因为她去过偏远地方当志愿者,大家都担心她心理有点问题,最后谁都不敢要。

现在不管是招老师、还是招学生,基本上都只盯着分数看,除此之外,对个人素质、道德修养并不关心。过去孔子强调的孝顺、仁义,如今提都不提,这实在是当前教育最大的缺憾。假如不提倡道德的话,一个人分数再高,又有什么用呢?现在好多人考上研究生、博士生,就好像已经成佛了一样。其实,倘若自己人格不好,对父母不孝顺、对社会不关心、对众生没有悲悯心,那到了最后,也会变成;废品的。

也许这些语言,个别人不一定爱听,但我确实是把所看到的现象,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假如你觉得不对,可以在提问时,直截了当地反驳,我一般不会生气的。我们藏传佛教有个特点,那就是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什么事情都可以说,但说了以后,对方进行驳斥时,自己要有一种承受能力。虽然我辩论不是很好,但还是想把现存的某些问题说出来,这样一来,很多同学就知道今后要关心什么了。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定义;教育——;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可见,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累积,更需要心灵的教育、爱的教育。如果没有这个,教育就丧失了它的灵魂。即使外面的高楼大厦修得一年比一年高,也不会让人们感到满足,反而内在的欲望、攀比、嫉妒、痛苦会越来越大,道德水准越来越下滑,最终离快乐越来越远。

要知道,快乐并不是建立在物质上的。像我们藏地,因为保留着非常清净的佛教文化,人们的生活虽然不是那么富足,没有特别高级的轿车或房屋,但大家却有一颗知足少欲的心,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快乐。所以,内心的充实,有时候比拥有什么都重要。

2、人类在21世纪的新方向

汤因比跟池田大作之间,曾就人类社会和当代世界的问题,有过一场著名的对话,后被人编录为《展望21世纪》,并译成中文、日文等多国文字。书中记录,汤因比博士认为: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国统治全世界,依靠的不是军事扩张,而是以大乘佛教和儒教思想,引导人类实现精神方面的大同。每个人若能有一分爱的选择,加在一起将会是整个世界的选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汤因比博士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具有远见地指出:中国必须保持自己的价值观,如果全盘西化,则势必给世界带来灾难!

不过,令人痛惜的是,汤因比根本没料到,在他去世后没几年,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放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有些历史学家也说:汤因比博士若还在世,看到如今的现状,可能特别伤心。为什么呢?本来他对中国抱有很大希望,希望儒教思想跟大乘佛教在21世纪,可以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并视其为拯救人类的唯一妙药。然而如今的中国,已经背弃了他所寄予厚望的历史使命。人类如果没有精神的归宿,只是拼命地追求外在物质,到了最后,很有可能自取灭亡。

当然,也并不是说只要是古代的,就全部非常好,毕竟有些传统也不一定适合当代。但是,我们也不能认为古代的全部不好。藏地著名历史学家、旅游家根登群佩曾言:;认为过去的传统都是魔鬼造的,应当舍弃,而新来的应统统接受,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所以,古代心灵方面的教育,比如感恩、惜福、节约、孝顺等理念,我们还是要重视起来,并继承下去。

在心灵教育方面,除了儒教文化、西方心灵哲学、其他宗教以外,我个人经过多年的学习体会,觉得更好的应该是佛教。听说在座很多大学生,在一些老师的带领下,举办过七天的禅修夏令营,这非常好。如今人们在追求名闻利养之余,更需要一份心灵的宁静,哪怕只有短短七天,也是一种享受。当然,这种享受的背后,还有更深的一些境界。

要知道,人之初,本性都是善的,但因为后天恶知识、恶劣环境的影响,染污了我们的本来面目,才出现了种种颠倒迷惑。所以,大家有时候应该到清净的寺院去调整心态,通过禅修的方式,来认识心的本性;或者通过学习佛教的因明和中观,用自己的智慧去分析万法是不是空性?

佛教中提到的空性,并不是说空就空了,它有一套严密完整的逻辑推理。你们作为大学生,有些人自认为很聪明,那你不妨用最尖锐的智慧,观察万事万物到底是不是空?这样一观察,就会发现很多物理学家的观点,与佛教非常相合。尤其是量子力学,会让你觉得最终全世界都空了,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国外也有位教量子力学的老师说:;任何一个人,学完量子力学若不感到困惑、震撼,那说明他没有学懂量子力学。

其实,不管是人类学、社会学,还是自然科学,从方方面面来看,在佛教浩瀚如海的经论中都能找到答案。只不过现代人被各种妙欲迷醉了,认为眼前有了钱财、地位、工作,就以此而满足了,根本没兴趣知道万法是不是空性?人到底有没有前世后世?也正是因为不懂这些道理,他们才敢肆无忌惮地造业,从来也不担心因果。

不过,不相信有前世后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源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误导。实际上,;进化论完全是一种猜测,并没有确凿可靠的依据。但很多人听它这样一说,就认为人死如灯灭,没有前生来世,死后一了百了,于是就在几十年的短暂人生中,不择手段地追求享乐,对今生的行为无所顾忌,以此毁坏了生生世世的善根。

当然,我也不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承认前世后世,但如果你想驳斥它,就要有非常可靠的依据,不能只是口头上不承认。昔日,非常伟大的法称论师,在《释量论》中用了大量丰富的理论,建立前世后世存在的合理性。这些深奥的知识,假如你没有花一定的时间研究,仅仅听了只言片语就想否定它,这是一种愚痴的行为。

所以,我平时喜欢跟知识分子交流,希望更多的人懂得人生真理。其实,这些关键问题,你也不得不掌握。比如说,你只承认今天,不承认明天,只顾现在的挥霍,不管晚年的窘迫,那就太目光短浅了。同样,你也不能只承认今生,却不承认来世存在,假如你不行善法、天天作恶,将来长劫感受恶趣之苦时,必定会后悔莫及。

这些问题,大家一定要善加思维,要为了来世多积累资粮。只有这样,你的善业慢慢成熟后,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幸福。一个人要想幸福,只谈今生而不管来世,是不明智的;人类要想发展,只看外在的物质,不管内心的道德,也不会有进步可言。

因此,发展的话,要内、外一起发展;幸福的话,要考虑今生、来世的幸福;教育的话,要兼顾德、才二者。当然,这方面有很多内容可谈,我今天只是抛砖引玉,象征性地简单提一下。大家若想深入了解,可以学习佛教的诸多经论,从中你定会发现具有价值的;珍宝。

其实,我以前也读过师范,对当老师很有兴趣。在座的很多人,有些现在是老师,有些将来是老师。作为一名老师,务必要注重心灵教育,自己也要言传身教,以美德去感化他人。希望我们这一颗善心、这一刻的心灵交流,能为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增添一分色彩!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