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吒经全文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一十 答智隍 心像虚空而不执着于空见

发布时间:2024-03-12 03:04:17作者:僧伽吒经全文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一十 答智隍 心像虚空而不执着于空见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一十 答智隍 心像虚空而不执着于空见

[经文]

禅者智隍,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庵居长坐,积二十年。师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闻隍之名,造庵问云:汝在此作什麽?

隍曰:入定。

策云: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

隍曰: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

策云: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注】

⑴ 游方 到处云游,寻师访道,宣传佛法。

[星云大师译文]

智隍禅师,最初参礼五祖的时候,自称已经得到佛法真传,曾在庵中长习静坐达二十年之久。六祖的弟子玄策禅师游到河北朔方时,听到智隍禅师的声名,就到他所住的庵堂造仿,问他说:你在这里作什么呢?

智隍禅师说:入定。

玄策禅说:你所说的入定,是有心入呢?还是无心入呢?如果说是无心入,一切沒有情识的草木瓦石,应该算是得定了;如果说是有心入,一切有情含识的众生也都应该得定了。

智隍禅师说:我正在入定的时候,不见有心或无心。

玄策禅师说:不见有“有心或无心”,那就是常在定中,还有什么出定入定呢?如果有出入可说,那就不是大定了。

[经文]

隍无对,良久,问曰:师嗣谁耶?

策云:我师曹溪六祖。

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

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星云大师译文]

智隍禅师无言以对。过了许久,智隍禅师问道:「禅师是嗣承那一位祖师的法门呢?

玄策禅师说:家师是曹溪六祖。

智隍禅师说:六祖以什么为禅定呢?

玄策禅师说:家师所说的禅定,法身湛然常寂,性相体用一如。五阴缘起,其性本空;六尘境相,不是实有,心本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本无所住,远离住着于禅的寂静;禅性本无生灭,远离生起禅定的念头。心好比虛空,又沒有虛空量可得。

[经文]

隍闻是说,径来谒师。

师问云:仁者何来?

隍具述前缘。

师云: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着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

[星云大师译文]

智隍禅师听了这一番道理,就直接来拜谒六祖大师。六祖问他说:你从什么地方来呢?

智隍禅师于是把遇到玄策禅师的前缘述说一遍。

六祖说:的确如玄策所说。只要你的心如虛空,不执着于空见;应用自在无碍,或动或静都不分別思量;忘却凡圣的差別,泯灭能所的对待;如此性相一如,自然无时不在定中。

[经文]

隍于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影响。其夜、河北士庶闻空中有声云:“隍禅师今日得道。”

隍后礼辞,复归河北,开化四众⑴。

【注】

⑴ 四众 出家男僧、出家女尼、在家奉佛的男居士、在家奉佛的女居士,合称四众。

[星云大师译文]

智隍言下大悟,二十年来的有所得心,完全无声无影。那天夜里,河北的官吏、百姓都听到空中有声音说:隍禅师今天得道了!

后来智隍礼谢辞別六祖,又回到河北,广开法宴,教化僧俗四众弟子。

[星云大师问题讲解]

智隍禅师是怎样归投到六祖大师门下的呢?

最初,玄策大师遇到智隍禅师时就问他:你现在每天做什么呢?

智隍禅师回答:我每天打坐、参禅、入定。

玄策大师问:你说入定,是有心呢?还是无心呢?

答:我在入定的时候,并不见有“有心、无心”。

玄策禅师说:既然是不见有“有无”之心,那么就是常定了。既然是常定,那还有什么出定、入定呢?

智隍禅师无话可答。

经玄策禅师引导:便到曹溪参访六祖惠能大师,见到六祖的时候,六祖就问智隍禅师:你从什么地方来?

智隍禅师照实回答来历,问道:我心中对于禅定是有是无,还不能明白;是动是净,也还不能了然,请六祖大师慈悲开导!

六祖大师回答说:你想要跟我学禅的话,你的心必须广大如虛空,但是也不可以有“空”的这种想法。你可以伟大,但不可以自我傲慢。你弘法、度众、修持,要能应用无碍。

动的境界也好,静的境界也好,你要无心,不要分別。对于能觉悟的人,所觉悟的道,都要“能所双亡”。你参禅学道的时候,任何一个时刻都是一如的,并非入定了才叫做定,出定了就不是定,出入都是定。

智隍禅师言下大悟,于是尽舍三十年来所学、所知,正是“舍去一步,才能跨前一步”。所谓“欲得人不死,须得死个人”

在禅宗,我们想要求到不生不死的慧命,必须要把知见、执着统统放下。所以,参禅学道的人,不要被知见所障碍,例如智隍禅师,他能放下三十年所学,所以在六祖大师座下才能一言得道。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